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也谈“人的内心和谐”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不久前,我读了《人民日报》记者沉石同志和96岁季羡林老先生在病榻前的一席对话,深受启发,感悟良多。在谈到和谐社会建设时,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实际上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与体验,就是通常说的心态,也可称作心境。人的心态,无疑属于“内因”。人的心态当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只能属于外因。毛泽东说得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显而易见,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态,而不是外部环境。其实,所谓心态,就是个人修养的水平。因此,完全可以说,人的内心和谐不和谐,主要由个人的修养所决定的。

  说到个人修养,我们不能不明确,个人修养的制高点就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增进、加强个人修养,必须在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换句话说,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不断增进、加强自己的修养。因此,又完全可以说,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决定的。

  实现人的内心和谐,其实要学会自我调节。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个人既是其中的一分子,但并不湮没在集体中。在对待人生中的各种挫折、矛盾、问题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人生活在矛盾中,矛盾是人的影子,应该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去面对。应当承认人的秉赋、努力、贡献是不一样的,运气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差异。手里拿到什么“牌”,是运气;怎么打好手里的“牌”,需要努力。

  要真正求得内心和谐那是很不容易的。在思想观念上首先要明确,求得内心和谐,主要决定于内因,而不是依赖于外因;主要决定于自己的心态、修养,特别是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决定于外部环境。因此,在追求内心和谐的过程中,一定要从端正心态、增强修养、提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多作努力,而不要过多的埋怨、责怪外部环境。 (余录生)


上一篇:参观华西有感
下一篇:革命熔炉培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