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关于“五老”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根据省、无锡市关工委的部署,我们集中九、十两个月时间,组织22个镇(园)和部分市级机关部门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个别走访、印发统计表格等形式,对全市“五老”结对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作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20011月至20059月期间,我们共动员785名老同志,组织229个帮教小组,先后帮教失足青少年457名。在被帮教的失足青少年中,以犯罪类型分,犯盗窃罪的217名,占47.5%;犯聚众斗殴罪的77名,占16.8%;犯强奸罪的7名,占1%;犯伤害罪的34名,占7.4%;犯其他罪的122名,占26.8%。通过帮教,已有312名解除了帮教,占68.3%,正在服刑的145人,占31.7%,重新犯罪只有7人,占1%

在帮教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建立组织,形成网络。在对失足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中,“五老”积极参与由当地司法办、公安派出所牵头建立的“三结合”帮教小组,根据失足青少年的具体情况,挑选12名合适的老同志与其结成“一帮一”、“二帮一”的对子,做到“三个有”、“三落实”、“三定期”。即:工作有人抓,思想有人教,困难有人帮;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定期教育,定期走访家庭,定期进行考评。对判缓、管、免刑和保外就医的失足青少年,宜兴市人民法院少年庭成立“自新教育学校”,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在“三结合”的帮教小组中,请离退休教师担任特聘教员,充分发挥老教师在知识、威望、时空、亲情和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与失足少年结对开展帮教活动,现在特聘教员已发展到132人,累计帮教失足少年达127人。“五老”接受任务后,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三个情况:(1)从政法部门了解失足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情况;(2)从家长那里了解其家庭情况;(3)通过与失足青少年交谈,了解其本人经历及其交友情况。然后,分析其犯罪根源、悔改态度,对症下药,制订帮教措施。另外,市关工委每隔12年还组织镇(园)关工委老同志、被帮教对象的家属代表,参加政法部门牵线搭桥的走访团,进入劳改所、少管所和监狱内看望正在接受教育改造的少年犯,进行面对面帮教。

2、制订制度,搞好台帐。为了使帮教工作取得实效,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教工作制度。有的建立了“一卡两簿”台帐,即:帮教对象登记卡和帮教小组活动记事簿、帮教对象教育转化情况考察簿;有的制订了“三项活动”制度,即:帮教对象每月一次思想汇报制度、帮教对象外出请假制度、对帮教对象的表现,每月进行一次实地考评分析制度;有的建立了“四本工作台帐”即:定期召开会议制度,每月对帮教对象进行思想分析制度,每季度对帮教对象的表现进行考核的制度,年终对帮教工作组织一次验收并进行总结表彰的制度。

3、教育入手,引导就业。“五老”在实施帮教失足青少年过程中,从思想上帮助教育提高、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就业上帮助出谋划策启发引导。具体做到,坚持教育从严,帮人先帮心,拿群众的说法就是为他们“洗洗脑子”,做到施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赠送法律书籍,举行法制讲座,举办法制图片展和收看有关法制电视节目等,同失足青少年一起学习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的危害性及其严重后果,从内心深处真正认罪服法,进而痛下决心,痛改前非。通过与失足青少年开展促膝谈心活动,讲故事、学名人,谈人生、话理想,进行谈心劝导,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明确做人的道理,增强改过自新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从有利于稳定失足青少年思想情绪、巩固教育转化工作的成果出发,“五老”在抓思想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帮助失足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经“五老”的精心呵护,失足青少年的矫正改好率、升学就业率逐步上升。据调查统计,五年中市法院少年庭共判决少年犯被告人435名,其中判缓、管、免刑的104名,经组织帮教矫正改好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率仅为0.9%;判实刑劳改的为331人中,经跟踪帮教,有160人获得减刑,70%的劳改犯罪受到劳改部门的表扬或奖励,其中41人被评为省劳改积极分子。他们当中回归社会后改好稳定率和就业率达95%左右,有9名被判缓刑、管制的失足青少年考取了大中专学校继续读书。通过“五老”的教育、感化、关爱和帮助,不仅挽救了一大批迷途的“羔羊”,而且使这些失足青少年扬起了生活的风帆。“五老”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新一代宜兴人作出了贡献。

4、树立典型,研讨交流。为了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市关工委配合市政法系统关工委,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帮教典型,总结帮教工作经验,先后三次召开全市性的帮教工作研讨会,同时表彰帮教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个人。如 2001710日市召开“一对一帮教工程经验交流会”,有8名先进个人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名“五老”受到表彰。2002年,丁蜀镇关工委还专门召开了“五老”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由6位同志从不同侧面,就如何做好帮教工作进行了交流,促进了面上的帮教工作。

二、基本经验和主要成效

1、不断提高“五老”人员对帮教工作的认识,是做好帮教工作的前提。芳庄镇关工委副主任吴道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方的肯定。但是,社会上很多人对他与犯盗窃罪判刑9年的失足青年吴某结对帮教的做法不理解。有人对他说:“吴老师,你做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是扶贫助学我们赞成和支持,可是你为什么去关心一个犯罪坐牢的人呢?这也太不值得了吧!”针对这些说法,78岁高龄的吴道明耐心地向他们宣传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是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又是一名有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我有责任协助劳改单位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教育,这不但对他本人改造和家庭生活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稳定有利。能把失足青年教育改造好,可以让他们为国家建设出点力;如果教育改造不好,他们就会继续危害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而且,挽救了一个人,还可教育和影响一批人”。在吴某服刑期间,吴道明先后21次写信、19次亲自赴劳改单位对吴某进行帮教,每次去都带上《法制日报》、关心下一代报刊和书籍,并赠送毛巾和解放鞋,鼓励吴某用毛巾擦去劳动改造的汗水,穿上解放鞋走重新做人之路。由于吴道明精心帮教,吴某被提前三年释放。吴某回归社会后,老吴又及时找他谈心,鼓励他自谋职业,教育其从最不起眼、最不易被接受的职业做起,从艰苦的工作中重塑人生。现在吴某已找到一份工作,表现很好。宜城镇阳羡居委关工委在发动和组织“五老”对失足少年任峰和失足青年马建国(均属惯偷)的帮教过程中,社会上有些人认为,人退休了,就平平安安度过晚年吧,还帮什么教?帮好了是应该的,万一帮不好,这两人都是惯偷,如继续危害社会,群众不仅说是“招惹是非”、“多管闲事”,弄不好还会“引狼入室”,吃力不讨好,落得个好心无好报。因此,几位老同志思想上有疑虑,缺乏做好工作的自信心。还有的认为,做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来,有的改好了还会反复,想想自己年老体衰,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镇关工委及时组织“五老”学习、座谈,并从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老同志肩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认识其重要性;从当前青少年中违法犯罪居高不下的突出问题,认识做好失足青少年教育转化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消除老同志们的思想顾虑,从而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他们认为,失足的孩子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需要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呵护。通过两年多时间的积极和耐心的帮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俩人改好了。16岁的失足少年任峰参加了大专英语的自学考试,并将下决心全部自学完大专全部课程;失足青年马建国思想稳定,自谋了职业(修理摩托车),现在租了房子开了修理门市部。

2、思想教育和排忧解难并举,是做好帮教工作的关键。思想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情况下,单纯抓思想教育,帮教对象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生活无着落,思想就不能稳定,重新犯罪就有可能,所以,思想教育要从严,但实际问题、特别是生活出路也要帮助解决,它有利于稳定帮教对象的思想情绪,巩固教育转化成果,降低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从芳桥派出所所长岗位上退下来的邱尧成,今年64岁,退休后心系下一代,拒绝一些单位的高薪聘请,先后主动与5名失足青少年结对帮教。他在帮教刑满释放回家的失足青年邱刚、邹洪军过程中,一度发现他们存在着“自卑心理”、“失落感”和“破罐子破摔”等现象,精神悲观,情绪低落,思想消沉,无所事事。为了做好帮教对象工作,老邱深入社区了解情况,走访家庭,摸清了这两个帮教对象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回家后又无正当职业,生活无着落。老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在继续做好思想教育、促膝谈心工作的同时,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为邱刚请来一名油漆师傅学做油漆工,现在已全部掌握了油漆业务,去年底还为邱刚介绍一个女朋友,准备2006年上半年结婚。另外,给邹洪军安排进了宜兴京申化工厂做工,开始小邹感到这份工作太苦太累,经耐心教育,现在适应了、安心了,表现很好,得到厂领导和工人们的赞扬。

3、以人为本,讲究方法,注重实效,是做好帮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失足青少年其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犯罪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犯罪者自身和家庭环境也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独特个性。所以,要做好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工作,真正促其思想转化,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在帮教工作中,必须讲究方法,因人施教,从每个失足者个性的实际出发,在尊重其自尊心的前提下,区别各自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教效果。如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官林镇退休教师刘再娣,与盗窃犯罪被判刑二年、缓刑三年的社会闲散青年薛振国结对帮教。刘再娣把帮教工作视作一种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开展帮教中,她针对小薛因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差、结友不当误入歧途而犯罪,以及被判刑后表现十分沮丧,足不出户,不言不语,自暴自弃的个性,在帮教态度上采取以情感人的方法,做到“三像”:像父母对待子女那样关心,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细心,像老师对待学生那样耐心;在帮教方法上,坚持“三登门”做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一是登门找其父母座谈,使其懂得小薛犯罪家庭也有一定责任,要父母配合做好帮教工作,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影响小薛改恶从善,重新做人;二是登门与失足者促膝谈心,启发诱导,要失足者认识自己犯罪的严重性,懂得一个人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没有信心站起来,鼓励其要有勇气,用实际行动来洗刷自己的污迹;三是登门帮助小薛排忧解难,为他改造创造有利条件。由于刘老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挚待人,小薛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为巩固帮教成果,刘老师通过关系将小薛安排到本镇都山“三木集团公司”机修车间学技术,鼓励他好好干,当个好工人。经过刘老师两年来的努力帮教,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薛振国好似脱胎换骨那样变了一个人。如今,薛因技术过硬成为公司的“能人”,三木公司先后在北京、沈阳、广西、西安等地设立了分厂,每次厂里机械设备安装,先行官就是薛振国,由于他思想进步,工作踏实,出勤天数高,又能吃苦耐劳,每年工资都在一万六千元以上。最近,小薛还找到了一个女友,达到了三满意,即父母满意、薛振国满意、刘老师满意。薛家一家子都对刘老师感激不尽,其父母拉着刘老师的手高兴地说:“薛振国结婚一定请刘老师坐上座。”

4、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齐抓共管,是做好帮教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转化失足青少年的工作,是个社会问题,因而要立足社会,动员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实行齐抓共管,特别是要把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为,父母与子女是亲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对其教育深,影响大,在教育转化失足者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如西渚镇退休教师孔宪军,与因盗窃犯罪判缓刑的社会闲散青年戴强进行结对帮教,开始上门做戴强思想教育工作时,其父很反感,板着脸,咬着牙,一声不响,极不欢迎,老孔只好没趣地走出门来,戴强的母亲主动跟出来打招呼说:“因戴强犯罪,丢了他父亲的脸,好像见人‘矮三分’,所以为出气,动不动就打儿子,甚至逼儿子去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老孔感到要想帮教好戴强,其父的态度极为不利。俗话说,医生帮病人治病找准病根是关键,找准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解除病痛。所以,老孔先做戴父的工作比作外围攻坚战,不攻破不罢休。戴强的父亲在铁矿当过工人,在水上跑过运输,也种过田,现在在西渚街上开个店,做收购废铁生意,也正是老孔上街必经之处。每次老孔上街经过时,考虑到戴父极爱面子,看到人多、生意忙时就不进他的店,当没有人时就“老着脸皮”进屋,从拉家常、讲生意入手,见其脸色慢慢转好再讲到戴强的事。就这样,经过多次接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对儿子的看法,慢慢地从板着脸到露出了笑容,从回避讲儿子的事到主动与孔老师商量如何做好儿子的帮教工作。孔宪军老师还指导戴父从时间、用钱、交友、生活等方面对儿子严加控制和管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戴强父亲的态度转变了,其儿子的思想也给融化了,现在,父子一起经营废铁收购业务,戴强的父亲为戴强买了一辆三轮车,他骑车外出收购废旧,不仅把挣到的钱主动交给其父,而且在收购废铁时,发现废旧品属来路不正时,还及时向派出所汇报。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存在问题:

第一,有些基层党组织和少数领导认识不到位。一怕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怕没时间,认为中心工作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过问这类小事。正如有的同志所说,这项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三怕难帮教,弄不好会惹是非。

第二,帮教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些单位有帮教组织,但帮教未落实到人头,存在着责任不明确、工作无人做、管理放任自流等现象。

第三,对“五老”优势和作用发挥不够,基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配合不紧。

第四,有些被帮教对象及其家长存有逆反心理;社会上有些人对他们也有歧视现象。

几点建议:

1、抓住源头,重视家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又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在全市帮教的457名失足青少年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或家长本身法制观念淡薄,家庭教育失误和缺位的占到80%以上。因此,从预防犯罪和帮教转化的角度来看,都需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只有重视了家庭教育,转变了家长观念,使家长充分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和新实践,真正掌握科学的家教观,摈弃错误的教育方式,才能解决“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状况。

2、优化环境,帮助就业。从失足青少年的情况看,大部分是无所事事在社会上游荡的闲散青年。他们待业在家或整天上网、寻找刺激或拉帮结派,聚众闹事,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面对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现状,在净化青少年成才环境的同时,有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失足青少年的继续读书和就业问题。事实证明,许多失足青少年通过帮教,有了继续读书和正常工作的机会,就会转变思想,重新做人。

3、“五老”参与,发挥优势。动员和组织更多的“五老”加入到义务帮教队伍是当务之急,他们是一支庞大可供开发的宝贵资源。“五老”特别是老教师、老政法干部,他们热爱青少年教育工作,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懂得教育心理,掌握教育方法和技巧,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且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以身作则,品行高尚,在当地有一定的威信和组织能力,善于团结群众共同开展帮教工作。各级领导对“五老”要多关心,多鼓励,多树典型,要经常召开情况碰头会和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使这些老同志做到力所能及,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4、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而青少年生活在社会中,他们涉及到学校、社区、家庭及各行各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齐抓共管。建议由政法部门牵头,群团组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关工委、老年协会、退教协会等要积极参与,相互沟通,支持配合,以便形成合力。目前,市、镇都设立了社区矫正办公室,此项工作可以纳入统一管理,责任到有关部门和人,定期组织检查交流、总结表彰帮教先进,这样,更有利于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转化,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

 

 

 

200511


上一篇:市老年大学开展新时代老年生活理念交流
下一篇:关于开展主题教育、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