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有声的语言 “抗疫”的武器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4-17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肆虐,在党和政府的部署下,“抗疫之战”瞬间在全国打响,坐落在太湖西岸、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宜兴市积极响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市社会各界市民都用自己的方式抗击病毒,呵护家园,老干部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下面我们要述说的是一位退休老党员在“抗疫”期间展现的温暖情怀。

“网上”诗歌朗诵会

今年62岁的李德荣,是宜兴市融媒体中心的一位老党员,退休前,他是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退休后,他被市老干部大学聘请为“主持与朗诵班”的老师,和全班50多位学员共同学习进步,发挥着余热。本来他和学员约好,待2020年春季开学后,就把课堂搬到乡村田野去,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在风景如画的宜兴新农村,用诗歌朗诵的形式,歌唱祖国,抒发情怀。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大家响应政府号召不外出、不聚会。

在这一特殊时刻,作为老师的李德荣,与学校商量决定在“网上”开展题为“声从阳羡出,情向神州聚”的诗歌朗诵会,用声音传递抗疫正能量。朗诵会的通知一发出,学员们热情高涨,近40位学员报名参加,他们在各自家中,或创作诗歌,或从官媒上选取优秀作品,深情朗诵,并用手机录音,为专家院士、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等“抗疫”一线的“逆行者”鼓劲、呐喊!

朗诵录音完成后,作品通过微信传送给李德荣,由他审核并择优合成编辑,于晚上六点准时在朗诵班微信群中播出,大家捧着手机跟着语音一起学习、朗诵。随后,宜兴老干部公众号积极跟进,定期选播优秀朗诵作品,向全市老干部和全校学员推送。疫情期间,大家互不见面,但心却始终连在一起,他们用有声的语言,化作“抗疫”的武器,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

德荣(空中)微讲堂

李德荣是个闲不住的人,他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活动,并与宜城街道民主社区策划创办了“德荣微讲堂”,利用居民在南虹河西北岸的“歌会”场所,适时为群众宣讲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等党的理论、新时代文明理念、宜兴的历史文化知识等,《中国网》《新华日报》《无锡日报》、无锡电视台、宜兴融媒体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抗疫”期间,李德荣经与民主社区商议,决定把“德荣微讲堂”由室外搬进室内,由线下转到线上,推出了“德荣(空中)微讲堂”。居民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听到党的声音,及时了解“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在第一讲中,李德荣着重讲了在“抗疫”期间如何正“三观”,并列举了那些自毁“三观”的人和事,居民听了很有感触;在第二讲中,李德荣选择了宜兴市中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队长万国强的先进事迹,居民听了很感动。为了把节目做好,李德荣在开播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他一般是白天收集材料,夜间进行写作编辑文字,几乎要忙到深夜两三点钟。他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症,但一忙起来全然不顾这些病症,还是爱人经常把药和水递到他嘴边……

为了让讲堂办得有声有色,李德荣采用大家喜闻乐听的宜兴方言宣讲,并不时用与主题吻合的诗歌朗诵作为结束,居民朋友每每是在寓教于乐中听完全部内容。目前,“德荣(空中)微讲堂”里的讲课内容,不仅在民主社区公众号里传播,还每期都被宜城街道“党员冬训课堂”采用。

名人文化讲习所

最近李德荣很忙,他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会休息。除了要忙于开展“网上”诗歌朗诵会和“德荣(空中)微讲堂”外,根据年前的安排还要开设碓坊社区名人文化讲习所。这一讲习所是由无锡名人文化研究院宜兴分院和宜城街道联合创设的,目的就是挖掘、整理地方名人文化,推动文化传承。

突发的疫情导致许多正常的工作被打乱。如何让工作在特殊时期顺利推进,李德荣绞尽了脑汁。“抗疫”期间他经办的“网上诗会”和“空中讲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目前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他从中得到了启发。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用方言宣讲的形式在碓坊居民微信群中举行“名人文化讲座”。根据无锡名人研究院对宜兴分院“主要宣讲名人文化”的要求,李德荣首先制定了《宜兴籍两院院士十讲》,每讲让居民朋友了解三位宜兴籍院士。

“碓坊社区名人文化讲习所隔天换内容,期期有故事。”“大疫当前,我们虽然不能外出,但每天当手机微信传出德荣的声音:‘宜兴方言说名人,吴侬软语话家常’时,我们都会停下手中的家务,去细细聆听。”居民朋友在微信留言栏里纷纷留言,非常热闹。许多碓坊居民听“名人文化讲座”已成了习惯,周培源、唐敖庆、史绍熙……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映入居民的脑海。

收听“名人文化讲座”的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他们听了李德荣的讲座后,又转述给孙辈们,激发了小辈们了解宜兴历史、名人的兴趣,这与李德荣不计报酬、无偿服务、辛勤付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市融媒体中心 吴伟刚)

 

 


上一篇:市老科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科普工作
下一篇:离而不休,夕阳增晖——离休干部徐炳根的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