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十年砥砺 梦圆村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2-01-04

“老谈,村志就要举行首发式啦,你的十年砥砺终于圆梦啦!”近日,在宜兴市万石镇余境村“村志”办公室里,村领导对一位年近七旬、头发略微花白的老汉说道。这位老汉叫谈俊庆,他手捧着刚刚从印刷厂运来的《余境村志》,享受着油墨香气,陶醉在十年砥砺梦圆村志的快乐中。他翻看着这部15章50余万字的《余境村志》,十年来的艰辛付出在脑海中不断闪现。

《余境村志》样书.jpg

2011年2月25日,《万石镇志》开始编纂,老谈负责余境村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村书记刘若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把资料收集得尽量全面一点,为今后编纂《余境村志》打下基础。”于是,老谈开始挨家挨户调查住房现状和变迁史,同时对农户家中拥有的电动车、摩托车、小汽车、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冰箱、空调、电脑等高档用品也进行调查摸底。

一些农户在企业上班,老谈便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走家串户,有时连午饭、晚饭也来不及吃,只在小包中带点面包充饥。为了弄清楚余境村的建制沿革,一次,他在农贸市场碰到宋裕宝老书记,便拉着他聊了起来。当时老宋书记简要跟他聊了一下,并告诉老谈,等回家仔细回忆后,将详细情况告诉他。于是老谈三次上门与老宋书记详谈,全面完整地摸清了余境村的建制沿革。

老谈的执着和认真劲儿,感动了许多老前辈。仇半农、邵南江、于洪府等老一辈,主动向他讲述解放前余境地区农民做长工、做小郎和做丫头的实际情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的暴行、解放后土地改革的具体操作等。

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他一个人既要采集资料,又要编写成文、拍摄图片,忙得不亦乐乎,但他毫无怨言,熬夜整理编写资料是“家常便饭”。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余境村概述》《建制沿革》《人口》《农村建设》《农业》《工业》《华东石材市场》《交通运输》《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环境保护》《军事》《医疗卫生》《体育》《人民生活》《民风习俗》《文化》《大事记》和《万石镇第五届运动会中的余境村》等篇章初稿陆续完成。在2011年7月,将资料上报《镇志》办的同时,他将收集到的资料装订成册,暂定名为《余境村简史》。老谈在编后语中写道:“希后来人能把它补充完整,并添进新的血液,望《余境村志》能早日诞生。”

谈俊庆在整理收集的资料.jpg

2015年8月,响应宜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要求,市文广新局在全市开展村史村志的编纂工作,这对老谈来说是莫大的鼓舞。2016年老谈到龄退休,但他人虽然退休了,对编纂村志一事仍念念不忘。2019年5月17日,宜兴召开了“宜兴乡村记忆·2019村史村志工作推进会”,《余境村志》编纂工作被列入计划,当年7月15日,村里建起了由3位退休老同志组成的编纂班子,老谈被村里返聘成为编纂骨干,他认真起草了《余境村志》编纂实施方案,并全身心投入编纂工作。从此,老谈梦圆村志进入了快车道和攻坚阶段。

为了确保村志史料的真实性,最近两年半时间内,老谈与办公室的同志多次到宜兴档案馆,查阅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了全面反映解放初期余境村的人口和土改情况,到派出所翻阅了几百本历史卷宗,“大海捞针”般地在发黄的卷宗中寻觅依据。

老谈在余境村当了30多年的农技员,对农业生产非常熟悉,当仁不让承担撰写“农业”篇章的任务。他将农耕文化中优秀的民风、民俗记录下来,把生态之美、人文之美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上级主管部门发来的祝贺《余境村志》问世的贺词中,专家这样点赞道:“纵观《余境村志》‘农业’一章,是村志中写得最好的篇章,可以得一个全市村志的‘单项冠军’。”

“余境村的历史变迁、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传统乡艺等,不能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更需要用文字、用图片记录下来、留存下去,这是编纂人的职责所在。村志将在今后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老谈捧着《余境村志》,如是表达自己的心声。(万石镇 卢俭幸)

上一篇:身残志坚 情系关工——记陶城实验小学退休教师裴仲明
下一篇:退休教师余富仙:信仰如山,传播教书育人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