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仆形象在这里延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汪晓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给我印象很深的基层领导即当时的渚东乡党委书记杨同顺。虽说他过世了,但很多事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张渚周边农村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只要提到他都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关心群众疾苦的贴心人。那时乡政府只有派出所一辆小吉普,杨书记下乡走村串户调研,大多是步行,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不给群众添麻烦,他总是自带烧饼,向老乡要杯开水就算午餐了。记得一次与他一起去园田村调研,忘记带烧饼,就在老张家吃便饭,事后他坚持付粮票、付钱,弄得老张很不好意思,时间久了,很多村民都在背后亲昵第称他为“烧饼书记”。
这位泥腿子书记不光对自己严,对当时的乡干部及党员同样严要求,记得那时每年党员冬训,集中安排在某村吃住,阵容大,人员多,唯恐对村民生活带来影响,他郑重其事约法三章:一不准大吃大喝,私下开小灶,要按标准付钱、付粮;二不准喝酒胡闹;三不准赌博。也许有人认为时过境迁,这些陈芝麻小事何必重提,我想虽说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人生,但杨书记的草根情结不是天生的,他是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才是我们当今基层干部所必备的应有品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时弊歪风,巨大的时空变化,使每个人经受着考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人性的回归,全国人民深恶痛绝的贪腐之风得到了遏制,且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使各级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愿贪”,清廉作风得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此外舌尖上的浪费也引起了国人的高度重视和警惕,从政府到老百姓那种讲排场、比阔气的奢靡之风受到了普遍指责,八项规定犹如一声惊雷,使人猛醒,我们虽然退休了,但是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永不退色,“爱国、诚信、友善”仍然是我们生活的准则,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一定要继承老一辈的公仆形象,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质,作表率,做好传、帮、带,传承新风,让公仆形象在这里得到延续。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