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高兴”——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 财政 张亚新
2013年4月中旬一天,阳光灿然,上午,我来到市建设银行城北支行营业厅办事,室外车水马龙,室内济济一堂,人们在等候着叫号……。
我座在前排等候,这时,从大门外走进一对老年夫妇,还推着一辆座着孩子的童车,来到大厅。座在我身旁一位戴着眼镜的老人兴奋地喊着:老王(谐音)今天又碰到你了,他们寒暄了一阵。眼镜老人又问道:“老王,你每月的养老金有多少?”老人老王回答说:“我每月的养老金3000多元,我个人部分缴得多,所以我多拿,有这笔养老金,我很知足,也很满意,我们这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幸运,比上一代人幸福。”眼镜老人接着说:“老王你讲得对,我每月的养老金虽只有2000多元,但它比自己的子女还要好,子女不给钱,有时还要来抠你的钱”。
他们的对话,字字见真心,句句诉衷肠;他们的对话,是那么的淳朴、那么的真诚、那么的深情;他们的对话,在分享着改革发展成果带来的愉悦。由此而感到高兴。
高兴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改革春风吹生了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圆了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渴望的养老梦,人民为老有所养而感到高兴,人们在欢呼,高兴高于一切!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到2020年,基本社会保障全民复盖,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的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基本养老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方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基本养老保险是政府依法建立的保障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队伍后基本生活的制度。目前,我市已建立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为主体,以被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为补充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从制度层面实现了对城镇居民的全复盖。
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健康发展,截至2012年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8.5681万人,参保率达98%,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升,2013年,全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达1755元,比去年递增10%。
2005年市委政府出台《宜兴市农民基本养老金实施办法》,当年10月前,凡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老年农民,每月可领取由政府支付的养老金。2011年市委政府出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上两项保险合并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3年全市城乡居民领取基本养老达22.0395万人,养老金每人每月120元,比去年增加20元。2012年,市财政拨付城乡居民养老金1.8亿元,今年,市财政拨付城乡居民养老金预算为2.5亿元。
2005年,我市出台《被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对失地农民给予补偿,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为,每人每月50元(其中:市补30元,镇补20元)。2012年,市镇两级财政拨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达1800万元。2013年,市财政预算拨付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金为2500万元(不含镇财政)。截止2013年7月,全市失地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人数达3.0188万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旨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华文明历来重视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主张“民为贵,社稷为次主,君为轻”,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段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我们今天强调的以人为本,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旧社会把劳动人民当棵草,“朱门酒肉嗅,路有冻死骨”,是真实写照。新社会,共产党把劳动人民当个宝,带领人民从贫穷奔向小康。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让人民享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幸福生活。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我们的党心系人民,情系百姓,使人民群众在幸福社会里幸福生活,让人民感到高兴。高兴高于一切!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