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兴我的家 虞富华
宜兴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条件,是全国具有丰富山水资源三个县(市)之一,也是改善城乡环境的先天优势。打造“美丽宜兴”应着重围绕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突出“美丽宜兴”。党的十八大用独立篇章概括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绩,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将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宜兴的发展,从产业、城市、生态“金三边”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被放在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彰显宜居宜游魅力,依据宜兴特有的基底,禀赋和内涵,创新生态、文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宜兴”。“崇文厚德,和谐奋发”。这是宜兴的城市精神。我们要围绕宜兴城市精神,把精神的正能量尽情地释放,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真切地感到,宜兴不愧为“书画之乡”、“教授之乡”,不愧为闻名世界的陶都,不愧为旅游观光的圣地;让宾客闻得到“书画之乡”、“教授之乡”浓郁的书自多香气味,陶都古朴的陶文化气息和城乡处处是美景感觉,让宾客深切体会到到百万宜兴人民“崇文厚德、和谐奋发”的精神风貌。
二是创建“美丽宜兴"保护生态环境是根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铁腕治污刚性降耗,完成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实现了从“环保优先”到“让生态文明成为宜兴的重要品牌”,再到“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的不断跃升”。据“20l3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十城市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排行榜”上“有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宜兴排在了第一位。宜兴在全省率先开展P
M
2.5自动监测,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同时还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管理“七个城乡一体化”;从而,显著提升我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三是宜兴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稳步推进生态市和绿色宜兴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增长,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游环境,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加快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新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率先把环境质量综合指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我市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既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的山水田村路以及新农村、新景点;又要站上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生态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全市启动“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2024个自然村整治到位,161个村达到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张渚镇善卷村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前十佳。宜兴并先后获取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称号。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推动,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缘水”到有了“青山缘水,才有金山银山”,宜兴人的生态理念正在发生嬗变,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产业己成为宜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选择。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运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知识、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每位公民、每个家庭,要以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真正成为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总之,我们要按市委、政府提出的要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乡建设节奏,一足不让加快“城市现代化、镇级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展示滨沈花园城市的新风貌。实现“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舒适宜居生活。为广大市民打造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宜兴”;从而,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