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美丽宜兴” 王玉良
宜兴于2011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这恰好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一拍即合。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依托大自然的禀赋和内涵,创新生态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在陶都大地上实现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让宜兴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区。
优化农村环境。宜兴丰富的山水资源,是改善农村环境的先天优势,我市市域面积3/4在农村,农村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更反映一座城市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一是要统一城乡规划。二是要发挥小城镇的纽带作用。三是要结合农村特点,考虑农村自然环境、人文特质等元素,充分挖掘内涵,打造特色,让群众享受到比城市更高品质的环境质量,再则,要引导群众参与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引导群众在参与管理过程中增强环境意识、提升文明素养。
提升人居环境。要坚持把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民生环保专项行动,深度解决异味、扬尘、噪音等扰民污染,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要加快推进环保优质服务建设,以扩大环境容量为目标,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工程。此外,要维护好环境秩序,针对群从反映强烈的城区违章停车、小区违建、渣土运输、河道治理、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切实提升我市人居环境质量。
加快产业转型。要从绿色发展为基准,以低碳发展为引擎,以循环发展为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新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淘汰劣质产业的步伐。积极发展低消耗、低污染、循环型节能环保产业,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另一方面,要强化环保审批管理,按照环保政策和产业政策,严格落实项目分级审批制度,把好项目进入关。为建设美丽宜兴积聚充裕的环境资源。
营造参与氛围。建设“美丽宜兴”,既要政府的有力投入和引导,更要有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运用各种方式,在全社会普极低碳知识,宣传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要号召每一位公民、每一个家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成为“美丽宜兴”的参与者和保护者、监督者。另一方面,市民要付诸于行动。要少开一天车,多种一颗树,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自觉养成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还要做到,不乱吐乱扔、不乱贴乱画、不乱拉乱拖、不乱堆乱摆、不乱搭乱建、不乱停乱放,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市民,为建设“美丽宜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美丽宜兴”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全市上下要齐心协力,共同浇灌好“美丽宜兴”这朵最美丽的花。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