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二哥的车梦总成真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我不知道熟睡中的二哥是否有梦,但他爱做车子梦是我们全家人都知道的。48岁的二哥己经几易其车,用父亲的话说是“吃着碗里的,梦着锅里的”。然而这些年来,二哥的车梦总能成真。
  80年代初,二哥是一个走村串户的木匠,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还在酣睡中,二哥就背上装着斧头、锯子等“吃饭家伙”的筐,踏着露水出发。二哥做木工虽是无师自通,手艺却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每次披着浓浓的夜色归来,喘着气把几十斤重的工具卸下时,二哥就慨叹:“等明儿有部自行车就好了。”
  1983年的一个秋日,二哥骑着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在夕阳的余晖中进村了。摁着清脆的铃声,听着车轮转动那悦耳的沙沙声,看着锃亮反光能照出人影的镀漆,全家人眉开眼笑,那气氛欢乐得如同过大年。早上二哥将工具往单车后架上一夹,腿一蹬,铃铃铃……留下一串清脆的铃声出门了,为便于晚上骑车,二哥还别出心裁地在车上装上了一个小电灯,越是奋力蹬车,灯就越亮。每次回来,二哥都要小心翼翼地给车子抹个“澡”。
  转眼几年过去了,城乡的道路上开始有了“突突突”屁股冒烟的摩托车,最初是那种既能载人又方便载物的嘉陵50型摩托车。本来还在后面“突突突”,瞬间即追上了二哥的自行车一溜烟又消失在前面拐角处。每每碰上这样的情景,二哥心里总是痒痒的,回到家对父母亲说:“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有一辆就载你们二老风风光光进城去。”父母亲却不敢做这梦,倒是给二哥泼了一瓢冷水:“有部自行车就该知足了,眼下你的几个弟弟、妹妹都在念书,得把钱交学校,哪还能再折腾着买车了。”二哥意识到光靠做木工活,这几年车子梦要有“下文”可不容易,而且那部永久牌的自行车并不能永久,长期超负荷运转,除铃子不响外哪儿都吱吱嘎嘎的。
  后来,二哥发现有段时间收购鹅鸭的大商小贩不在集镇上,而是纷纷到村子口将村民们三五成群肩挑手提的三两只四季鹅迎面拦下,几乎不怎么还价就上了秤,装了笼。敏感的二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乡下四季鹅是有名的土特产品,加工成风鹅俏销国内各大城市,飘洋过海还到了东南亚等国。此后二哥的车座上装的不再是木工“家伙”,而是走乡串村收来的四季鹅,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将收上来的四季鹅送往县城的小老板那里。那时我们也偶尔能从二哥的包中搜出些从城里捎回的糖果点心或香蕉等时新水果。两年下来,二哥果真就“鸟抢换炮”了,拥有了一辆自己的摩托车。换了车,二哥如虎添翼,一天能跑几个乡镇收上几百只四季鹅。
  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经常跟二哥做生意的老板成了搞活流通的积极分子披红挂彩受到县里的表彰,二哥意识中并没有萌生“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冲动,他只是想,原来贩的四季鹅越多,不仅自己富裕了,也能帮乡亲们增收。胆壮的二哥索性也贷了一点款加上积畜买了部四万八千元的农具车,并拿了驾照把摩托车交给二嫂,当起了乡亲们眼中的“大老扳”,将四季鹅源源不断地运往外地,跟福建、广东等地客商做起了生意。从此以后,二哥的车子梦更加“辉煌”了。他还和一些下岗职工组成贩销联合体,形成了收购、贩运、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线。几年的商海生涯,二哥依然不改农民的憨厚质朴,做生意诚实守信,和乡亲们订合同碰上销售价跌时宁愿亏自己也不压价,更不打“白条”。福建、广东的客商对二哥信任有加,有一次二哥将老板多付的16200元全部退回,深受客户信赖。如今二哥不仅贩四季鹅,还贩生猪,而且手握“掌中宝”指挥着三部农具车夜以继日地跑运输。
  前不久,我下乡回老家问二哥是否还在继续做着车子梦,二哥语气坚定,充满信心地说:“做啊,怎能不做,现在我就想把私家小轿车开起来。”当我讲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那个胃口极大的老太婆最终一无所有时,二哥批评说:“怎能这么比呢?她的幸福是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身上,而我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厉庭银)


上一篇:矿山建设者
下一篇:从农民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