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百姓的住房越来越好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五十六年的时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住的房子是越来越宽了,质量越来越好了,装修越来越漂亮了。不必去查阅正式公布的平均住房面积资料,只要观察和回顾一下自己或周围人们的住房状况,就可一目了然。
  常听爷爷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爷爷一人在乡里工作,奶奶带着孩子们住在县城单位一间没有厨房、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的房间,六口人就挤在这么一间房子里。房间里除了紧凑地摆着几张床外,没有什么家具,换洗衣服是用几个纸箱装着,吃饭桌是用拆开的包装箱木板钉成的。天气好时,可以在房子外面做饭,遇到天阴下雨下雪,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在家里做饭,炒菜时,房子里不透风,房间里充满了油烟,常常熏得人直掉眼泪。同时,也因为烧柴火的原因,木板墙被熏得黑乎乎的,顶板上也蒙上了一层层细灰,屋内永远也打扫不干净。如今,一想起当时的情景,我的父亲就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感觉,常常对我说:“那时苦得真是没有边!”
  八十年代后期,我的父母结婚了。父亲在单位上分到了带卫生间、厨房的单元房,面积有五十来个平方米,一下子由住平房到住套房,上升了一个大台阶,初拥“新房”的父亲和母亲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用今天我的眼光看,那房子面积实在太小了。但我父亲却自豪地说:“在当时,已经是很不错了。在那之前的十几年,洗澡都是进大澡堂,住进套房后,在家里就可以洗澡了。”
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以前父母总认为自己这一辈子是无产阶级,房改后拥有了房产,变成了“有产”阶级,在住房问题上,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房改后,住房条件普遍得到改善,我们一家三口住上三室一厅的套房,面积达九十平方米。搬家那一天,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向来节俭的父母大方购买定做了窗帘、沙发和组合柜,卫生间安装了热水器。我自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卧室,在那里度过了金色的童年。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和住房条件的改善,家乡的城镇居民住房观念也悄然革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设施完备的商品住宅房与日俱增。人们已经从“解决住房找单位”的窠臼中跳了出来,转入到“解决住房找市场”中来。更让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的家乡按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在优化人居环境上大做文章。全县城区3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城市建筑也越来越生动,从传统风格到异域风情,从山水概念到田园意境,从满足生活需求到健康居住,房产的个性化开发,使山水小城的灵性开始复苏,一扫以往灰蒙蒙的气氛,各种设施配套、风格迥异的人性化、智能化、网络化小区相继涌现。县城民居进入了发展新时期,市民们的住房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2005年,我家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面积达120平米的全新住房。拿到钥匙的第二天,父母就将装修师傅请进了屋。十月一日新房装修完成,我在家中摆上了色泽鲜艳的果瓶、花卉,还挂上了火红的中国结。父母购买了彩电、空调及家庭影院,煮饭还用上了管道液化气和抽油烟机,望着家里的洁净温馨,欣慰与幸福在他们眼中荡漾。
  我家住房条件的改善,只是全国人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现在不论你走到哪座城市,到处是一片片新的住宅小区,伴着绿树成荫的花园和宽敞便捷的停车场。农村不少家庭盖起了新房,外观装璜漂亮,一点不亚于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自我们身边,亲戚朋友、同学家庭居住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一切变化,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当然,由于发展不平衡等多种原因,一部分人的居住条件还算太理想,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将会更现代化,规模化,人性化。(陈 曦)


上一篇:从“三大件”变化看生活水平提高
下一篇:我放飞了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