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30年中,我曾参加三次农村改革的调查,每次调查都教育了我,而且一次比一次深刻,使我坚信地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广大农村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呈现着一派繁荣景象。我三次调查的第一次,是在1983年冬,为市委作农民对农村改革的思想调查。当时,全市农村已经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粮食生产又连续两年大丰收,农民“想富、奔富、致富”的热潮已经形成。在我们走进铜峰、川埠、南新等地的农村,目睹着改革前后两个样,一个是改革前后农民上班一条龙,干活大伙隆,现在是夫妻田头干,全家齐上阵。一个是改革前农村冷冷清清,农家空空荡荡;现在是粮满囤,猪满圈、菜满园,鸡鸭成群,农民个个满面春风,满腔喜气,满口赞颂改革政策好,真该万万年。许多农民成了万元户,南新农民姚立根年收入达三万元,大家都称他叫“姚三万”。广大农民结束了“用钱靠银行,吃粮靠借粮”的历史年代。农村的所见所闻,对我们原来怕这怕那,心有余悸的人来说,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第二是在1988年初冬,对农村改革10年的形势调查。我分别到了屺亭、宜丰等地,先在屺亭迎面看到了《屺亭改革10年之最》的百例展览。从中看到了改革10年的丰硕成果和感人的实例,其中《农村改革好不好
请支我家瞧一瞧》、《夸夸我村的桥和路》、《两代书记话改革》等等,最感人的是两代书记话改革的实例,说的是前亭村书记钱三大父子俩都是该村的书记,一个是辛辛苦苦10多年,当了穷书记,一个是搞了10年改革,成了富书记。父与子,穷与富,充分说明农村的巨大变化。在宜丰的下圩村调查,全村27户人家,改革前有17个青年因家贫讨不到老婆,改革后家家草房换瓦房,个个讨上了新媳妇,光棍村成了幸福村。都说,改革好不好,十年见成效。改革的10年成果又一次教育了我。第三是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当时农村的乡镇工业雨后春笋似的篷勃发展,“若要富,农工富”已成为农村中的新潮流。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农家由过去的纯农户向工农户和农副户转型,许多农民成了市工商农,离土不离乡的新农民,大大改变单一农业结构的现状。我在新庄乡的调查中,看到一份调查报表,在1191户中,其中有务工务农户和务家务副户为905户,占总农户的96%,纯农户仅有286户,5.24%充分说明了农民结束了过去终年“人不离田头,手不离锄头”的田园生活,成了富裕的新农家。他们对改革政策的拥护,其情之深、其志之坚、其心之诚,都是很少见过的,农村的现实变化,对我的教育更为深刻和理解。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农村的巨变,比他们向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美好生活,还要更加美好,宜兴的大地上到处都呈现着,新城新村新风尚、新园新区新工厂,新路新桥新建设,新山新水新风光,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我从三次农村改革调查,看到三次农村的巨大变化,深受三次现实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呈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福祉的美满幸福之路。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进代俱进共呼吸,一个国富民强的共和国定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大地上。(杨孟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