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杨巷大地,麦浪翻滚,暖气宜人。暖日下,行走在村头巷尾,“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倡导新生活”这样的标语就会映入眼帘。读着一条条富有人情味的标语,就像是三伏天里吃雪糕———凉爽透了。 近几年,杨巷乡村临路墙上的宣传标语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而且是越变越让人动心,越变越让人高兴,越变越变到了农民兄弟的心窝里。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谈起这条标语,安乐村70多岁的村民张老汉就打开了话匣子:前几年,安乐村是远近闻名的上访村,一夜间小字报就贴在了村街上,****味十足。群众镇里��、市里跑,结果是天天忙上访,荒了自家的田。 “现在,俺村墙上的标语变了。”张老汉老汉兴奋地说。村党支部把“支部,把群众领上小康路”等标语刷写在墙上,“他”不仅时刻提醒着村党支部,也确实把安乐村带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眼下该村全村人均年收入比原来翻了番,生活跟城里人没啥两样。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杨巷刷写的墙标更是以人为本,寓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宣传标语之中。“婚育新风进万家,幸福伴着你我他”、“关爱女孩与时代同步,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打造平安杨巷,创建和谐社会”、“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温暖广大农民心窝”等大字标语刷写在街头巷尾醒目的地方。有的退休教师说:“一条标语就像一面镜子,他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以前的标语读起来又干又涩,眼下的标语让人越读越舒坦,越读越能体会到党对农民的关怀。” 漫步在杨巷的大街小巷,仰头望着无处不在的“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以孝治家,以文兴村”、“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无作为”等“墙上文化”,无不感受着“墙上文化”给杨巷人带来的深刻变化。(龚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