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小康思源感党恩 王兆华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贺共和国六十华诞

  日寇凶残似豺狼,“百日”丧父逃异乡。饥寒交迫盼尽头,幸亏来了共产党。
  在迎接新中国60华诞之际,作为一个解放前受尽磨难;建国后在党和国家培育下成长为光荣人民教师和业余作者;改革开放后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退休后在讴歌时代精英中又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表彰,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回顾往事,党恩难忘。在日寇侵华的1942年2月3日,我出生在江南新四军一个团副官主任的抗日军人家庭。正当家人准备为我做“百日”时,父亲在返乡扩军掩护新兵入伍的战斗中为国捐躯。事后,积极支前抗日的母亲,为躲避日、伪、顽“斩草除根”的追杀,抱着我流落异乡,乞讨为生。1948年春,刚满7岁的我,就衣衫褴褛地到九苞村讨饭,左腿肚子被地主家的恶狗咬的鲜血直流。好心的该村沈大娘,不仅赐我一碗菜粥,还因我无钱医治,冒险到该狗食盆下抠来湿泥敷上,说能“止血止痛”。我凄风惨雨的童年就是在饥寒交迫中熬过来的。
  1949年4月24日,宜兴解放,我们母子方回到鸦鹭栖的王家祠堂,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进了金铭寺��堂读书。自此,我戴着红领巾,唱着《东方红》渡过了幸福的少年。当我步入青年时代,最爱唱的一首歌是流行于解放初期的《青年团之歌》:“年青的人,火热的心,跟着毛泽东前进……”我在歌词的激励下读完了师范。任教后的第3年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了《团歌》中一名真正 的“新中国青年战士”。在革命的大熔炉里,我真正懂了家父13岁时骑在牛背上唱的“高塍是个好地方,有田有湖鱼米乡。帘子芦篚装满船,为啥年年糠作粮”的道理。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连在守卫祖国海防,肩负改造盐碱地搞大生产运动中,还培养我成了《前卫报》的通讯员。连续多年戴上了“五好战士”胸章,还多次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优秀通讯员”等。1968年退伍后,在长期的任教、县通讯组、工作队等工作中,深感“毛泽东是胜利的太阳,照耀着我们前进”。长期以来,我从学生到教师,从军营到地方,都是在“永远永远地快乐前进”的《团歌》声中度过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了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我家生活水平也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无片瓦住祠堂,到自行崛起造楼房。现在又父子分开,三个小家庭各自搬进了城镇商品房。穿高档,食营养,自驾汽车奔四方。2002年一退休,镇党委安排我参加《高塍镇志》采编工作,还推荐我为《宜兴日报》通讯员。开始认为:党和国家给了?***炷晗硎芨母锟判】党晒娜ɡ芨笕肆粝乱槐侍厥獾木癫聘唬且幻辖逃ぷ髡咭宀蝗荽堑脑鹑巍L乇鹗敲刻煜唇牛降蹦旯芬У淖笸仁保恢植荒芎昧松税掏颂鄣母卸魍急ㄖ挠腿欢1阌淇旖邮埽だ瓿闪巳挝瘛=?年来,在连续完成《镇志》、《宜兴地名》、非物质�化遗产等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讲师团等关心下一代工作。还将30年改革开放宏阔背景下涌现的共和国改革先锋,在改革兴国征途上历经风风雨雨,走过的坎坷之路,天道酬勤的胜利成果搬进了国内外媒体,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之林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2007年以来,本人采编的《高塍地名》、《高塍历史文化地物图像》、《高塍地名的来历及传说》三册,受到市镇领导的高度评赞。去年参加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征文“奥运献词”和“人生格言”,分获“国际优秀奖”;《中国爱心老人姜达敖的慈善人生》、《父亲和我的军旅生涯》、《国际环保城的钩沉》等分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人民政协、军旅人物专刊部等单位的全国征文金、银奖。这些文章均被刊登在《世界华人奥运献词》、《新世纪之声》等多部辞书中。为此,我又成了精神上的“富翁”。
  在迎来共和国60华诞之际,我举起新获的奖杯,站在贾庆林、张怀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时的巨幅合影下高呼:“祖国万岁”“千好万好共产党最好”“山高海深,伟大祖国培养我60年的恩情最深!”
  人生价值是奉献,教师职责育后人。受恩无休的我,将“而今漫步从头越”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继续把党的报刊当讲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精英们的业绩。以此答谢党和祖国60年培育之恩。


上一篇:《老干部大讲堂》目录(专供老干部内部阅看)
下一篇:阳羡古城变新颜 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