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宜城民主社区四措并举抓好校外辅导成绩显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 宜城街道民主社区位于宜兴市繁华的商业中心,有常住居民2622户、6812人。其中有9至16周岁的青少年519人(含流动人口子女),校外辅导站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二课堂、联系居民群众的桥梁、“五老”
人员奉献余热的平台,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宜兴市优秀校外辅导站。 完善机制,为校外教育辅导提供保障。社区把辅导站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社区党总支书记亲自担任辅导站站长,聘请有爱心、讲奉献的10名“五老” 担任辅导站老师,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制订年度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建立了辅导站人员会议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活动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得到有效落实。今年,社区发动更多“五老” 人员参与末成年人教育,建立了“博爱少年关爱队”, 为辅导站工作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更好的条件。 建好阵地,为校外教育辅导站提供平台。社区高度重视校外辅导站设施建设,利用社区有限的资金和场所,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争取街道和辖区单位的支持,逐步设立了青少年绿色上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心里咨询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添置了多媒体投影仪,各室内场所都安装了空调。还征订了20多种报刊杂志,配备了数千册图书。社区每年都安排专项经费,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如最近两年就先后到江阴华西村、茅山新四军教育基地、南京雨花台等地参观。 爱心助教,扩大校外教育辅导服务功能。社区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这一平台,积极实施爱心助教活动,主动为青少年排忧解难。社区先后将6名特困学生的家庭纳入低保对象。辅导站老师帮助牵线搭桥,利用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做好事办实事。辅导站先后有3名“五老”为6名贫困家庭学生联系4个单位与其结对助学,每个学生每年资助经费1000至2000元。另外还有4名“五老” 人员常年与2名低保户学生结对, 联合资助其从小学到大学毕业。 常抓活动, 丰富校外教育辅导内涵。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抓好青少年暑期主题教育的同时,经常组织学生走进军营, 体验军旅生活; 开展慰问新四军老战士、老干部, 走访军属, 培养青少年对老一辈革命军人的尊敬和感恩之情。近几年,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周培源故居、尹瘦石艺术馆、宜兴市规划展示馆等,以此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二是深化法制教育。先后举办“告别陋习、走向文明”,“ 告别三室一厅”、“ 禁毒” 等教育活动。长期与宜兴市检察院建立合作关系,采取设立青少年法制课堂、模拟少年法庭、走进看守所帮教少年犯、上街当小交警、法律知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法制意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三是注重开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学生到官林都山村、茗岭经济开发区和分水果园、佰绿吉蔬菜基地参观,让青少年了解新农村建设情况,体验劳动的艰辛。辅导站还定期组织开展红领巾助老活动,每星期六由辅导老师带领青少年上门为社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离休老干部打扫卫生, 慰藉老人精神生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思想、道德、行为、心理、兴趣、能力、智力等方面不断得到熏陶和提高。辅导老师利用各自特长, 根据青少年不同兴趣爱好, 组建了少年书画社、摄影社、小记者队、合唱队等特色团队. 利用星期日和寒暑假进行集中辅导,鼓励青少年练笔、砺志、抒怀。辅导站还为青少年开辟学习园地, 刊发他们的学习心得、摄影作品、手抄报、书画作品等,累计已出刊40多期,其成果还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辅导站还帮助指导学生创办家庭小书屋,“五老” 人员定期入户指导,每年组织开展优秀小书屋评创活动。目前社区已有较成熟的小书屋300余个, 有100多家被评为镇级优秀小书屋。 |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