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初心”的内涵反映在公私之间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8-07-10
南宋时期李氏家族有一官员,清正廉洁,对于公与私尤其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这时有人给他送来了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桌上燃着的属于公家的蜡烛,点上自掏腰包购买的蜡烛,这才开始阅读那封信。如此自律,令人生敬!
公与私,是自有私产以来人们都要面对的问题和考验。围绕这两个字,演绎出许多佳话,也暴露过很多丑闻。对于公私分明的人,哪怕是读一封家书,也要灭掉公家的蜡烛;而对于以公谋私的人来说,私的就是私的,公的也是私的,没有什么公家的东西是不能拿来私用的。
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更能凸显共产党人的初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公私分明的典范。如,朱德临终前,把子女叫到身边说:“我们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只有我读过的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你们可以拿去学习”。罗荣桓去世时,对妻子再三嘱咐“我死了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反观今天出现的一些作风不正、腐败问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440名省军级腐败分子、全国平均每天140多名因违反八项规定受到查处的一般干部,根子都在于讲私利不讲公义、讲私情不讲原则。他们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权力的属性,公私不分,公权私用,假公济私,以权谋私,淡忘甚至遗忘了初心。2014年底,媒体曾梳理出有贪官家族参与的案件,其中17起为父子联手,被人们称之为“贪腐的父子兵”、“家庭权钱交易所”,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等人更是“家族腐败军团的核心人物、既弄权又弄钱的全家腐”,这些人完全违背了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总书记的讲话与党章要求一脉相承,为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划清公私界限指明了方向;公私二字,可以检验出作风、检验出官德、检验出党性,更可以检验出初心。我们一定要分清公私两个字,砥砺品德操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