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戴锡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8-06-05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学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点滴体会
今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集体学习会上,他还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深刻变革,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中国人更有资格、更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这既是习总书记对全党的殷切希望,也是他自己的一贯追求。
所谓“原创性”,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作品等具有的首先创作或创造的性质。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而言,“原创性”的主要特征是“新”,即发现的问题是新的,进行的探索是新的,得出的结论是新的;其本质要求是“真”,即从实际出发,能在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得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其核心要义是“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在此原则和前提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成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一种是对老祖宗说过的话的发展和完善。一般说来,后一种情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创性成果中更为多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实际,是具有鲜明原创性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所蕴含的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观点,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8个明确”“14个坚持”和其他重要论述之中。“8个明确”侧重于理论层面、指导思想层面,着重回答什么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14个坚持”侧重于行动纲领、基本方略层面,着重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前者侧重讲“怎么看”,后者侧重讲“怎么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意迭出、原创性思想观点不胜枚举,这里仅举1-2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用了“五个是”来界定新时代之“新”。这其中,既讲清了新时代“质”的规定性,又讲清了新时代“量”的可测性;既讲清了新时代党的责任,又讲清了新时代对人民的厚望;既讲清了新时代国内的奋斗目标,又讲清了新时代的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努力方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论和“事物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对党和国家历史方位的判断是前所未有的。
关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习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基于世界大势、中华文化提出的独特创见,体现着“天下一家”、同舟共济的理念,体现着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们向往和平、发展、繁荣的最大公约数,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观、全球观。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理论魅力、深远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久地显现出来。
除了上述思想观点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思想,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关于中国梦的思想等等。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的原创性贡献是重大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些原创性贡献丰富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做到学深悟透、真学真懂、学懂弄通,从而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我们的思想真正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
上一篇:学好、用好《三十讲》 戴锡南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