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戴锡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7-11-2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报告提出的党的建设的若干重要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十九大报告约3.2万字,共分13个部分,总体上分为总论、分论和专论三大板块。第13部分属“党建”的专论板块,有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现在,我就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论述新提法新概念、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八项重点任务等三个问题,讲讲我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论述新提法新概念。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关于党的建设的新论述新提法新概念,在报告的第13部分俯拾皆是,比如,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政策”等。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新论断新提法新概念?我的理解是,比如,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总书记为什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条,那就是认清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党内存在的诸如“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严峻性。把“还需”改为“必须”,两字之别,颇含深意。自身硬,既体现在政治过硬上,还体现在本领高强上。这既是对过去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强调。
又比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强调这两个“毫不动摇”的论断,这是习总书记既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也指出了必须把党建设好才能加强党的领导。还比如,“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切工作”和“全面领导”都是在重申强调党的领导要贯穿体现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过程、各方面,从广度到深度,全方位、多层面、无空白、无薄弱,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既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党管干部、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
大家知道,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政治上的无序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还有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中国能够制订和执行一个个五年发展规划,作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都源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二、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它由六个层次构成:一个根本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即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即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即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建党以来最全面最完善最深刻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问题认识的最新、最高水平。如何理解这个总要求?比如党建“总体布局”,过去讲党的建设,基本上讲的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讲的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纳入这一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纪律建设是全面治党的根本之策,为其他各项建设提供规范和保障。
这也就是十九大首次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原因,其意味是深长的,其指向是明确的。这就是让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心骨,名副其实的“众星捧月”的“月”,理所当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举例说明)
党建新布局作这样的重大调整,是深刻总结了过去5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进一步巩固发展已经形成的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容不得任何“松懈”,做到惩治腐败力度决不减弱、零容忍态度决不改变,不断拓展反腐败的工作领域,国内反腐战场与国际反腐战场一起发力,受贿和行贿一起查,巩固不敢腐,促进不能腐,强化不想腐。
又比如,报告强调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并将其与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道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总书记还具体提出了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个方面执政本领的要求。很明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要解决政治过硬的问题,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为了达到本领高强。这与总书记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报告提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而“大的样子”就应该包括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能
把8900多万名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把13亿多的中国人民高度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三、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八项任务。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等八个方面进行全面部署。这八项任务要求,条条都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句句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誓言。
因时间关系,对上述八项任务要求不一一展开讲了。下面,我只想其中第二项就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新要求新任务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用“8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将其概括为“14个坚持”。“14个坚持”是“8个明确”的具体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决定》,充分认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报告的主题主线;深刻领会报告有关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征程和其它许多新论述、新提法、新亮点、新战略、新概念等;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既要整体把握、全面系统,又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既要坚持全面准确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又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深悟透、真学真懂、学懂弄通,在此基础上才能在“做实”上下功夫,用王沪宁同志的话就是要“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我们要积极参与到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