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戴锡南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7-11-03
——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初步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五年来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个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持续书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十九大报告的新提法新亮点很多,有人统计有40处左右,其中很多是我们“前所未闻”、“闻所未闻”,还有人说“前所未有”、“百年未有”,令人耳目一新。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摘其中几个突出亮点讲一讲。
  亮点之一: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了三个时代:一是毛泽东时代,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时代,给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空前的新的重大机遇,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三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转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的:(1)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要建设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文化强国、海洋强国。习近平曾说:“中国以后要变成一个强国,各方面都要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提出国家和军队建设系列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成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网络强国和宽带中国、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以及新时代强军等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又新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等目标。
  (2)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全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到2016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减至43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4.5%,预计到2020年年初贫困人口将全部消除。之后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的全面小康时代,向高收入迈进,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入共同富裕时代。
  (3)今天的中国,进入了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时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从“一穷二白”到“奠定基础”,但人均GDP仍居世界后列,处在世界舞台的边缘。在改革开放时代,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1位上升至第2位,货物进出口额从世界第29位上升至第2位,外汇储备从世界第38位上升为第1位,已接近世界舞台中心。此外,我国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五年来习近平主席完成28次出访,飞行里程约57万公里,累计时长193天,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提出了十项全球、国际、区域重大事务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五年来,中国实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全方位影响世界。
  (4)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21世纪以来,中国加速追赶、局部超越美国,中国人均GDP、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人类发展指标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均在相对缩小,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对于美国的追赶系数,从1980年的51%提高至2015年的80%。我们预期,到2050年,这一追赶系数将提高至97%。
  根据以上分析,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亮点之二: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九大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历史贡献,就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并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十九大报告概括为“8个明确”和“14条坚持”.“14条坚持”是“8个明确”的具体化,其中“14条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八个明确”和“14条坚持”都是十八大以来5年中形成的,所以新时代及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开启的,而不是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纲领。有同志提出,为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没有冠名,而这次要冠以“习近平”的名字?我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它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十八大以来5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5年来我们党所以能推进历史性重大变革、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用习近平的名字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这也体现了我们党理论上的成熟和自信。
  亮点之三: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36年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历史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如今,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是世界工业第一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不断增强,许多方面从跟跑变成并跑,并且逐渐变成领跑。2017年的GDP已达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率超过70%,我们党、国家、人民、军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证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现实。与此同时,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近5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人群体持续扩大 ,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当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亮点之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有怎样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路径?还有30年时间。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经过长期、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是主题,关键词仍然是“全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继承性、连续性和阶段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年之后,经过三个五年规划,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过程中,突出的变化有两个,一是核心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标志着中国进入强国时代;二是现代化目标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包括经济上的富强、政治上的民主、文化上的文明、社会上的和谐,还包括生态上的美丽,也充分体现了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和现代化目标之间的联系。
  关于“近期”(2018-2022)目标的开启,习近平同志在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记者时的讲话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党中央实现近期目标工作的坐标,并把十九大确立的近期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进去做。他还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一定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大任务;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上一篇:融入新时代 适应新时代 史引民
下一篇:压倒性态势对腐败形成巨大震慑 蒋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