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银发生辉”工程
“银发生辉”工程

21位老干部撑起的“爱心接待室”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200146日,在宜城镇大同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21位老干部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火热的心,在大同社区居委会办起了“爱心接待室”。这21位老干部来自各条战线,他们都曾在不同岗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他们中有的已年过八旬,本可以在家享享清福,可是5年多来,他们用自已的真情、真爱,实现着“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承诺,为民营造了一个“爱心之家”。

85岁的高龄老人杨兰英把爱心指导员当作恩人一样看待。杨兰英一生非常不幸,她的女儿是个盲人,外孙、外孙女都是智障,还有外孙女婿是哑巴,一家有4个残疾人,再加上6岁的重外孙,这些人都需要杨兰英一人照顾,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爱心指导员了解情况后,把杨兰英作为重点扶助帮困的对象。他们首先帮助杨兰英一家5口办理了低保,确定有专人负责定期关心杨兰英家人的生活困难,确保她们一家能安居度日。2004年下半度,杨兰英的大女儿和外孙相继患病住院治疗,仅医药费就花去2000多元。爱心接待室不仅派人到医院帮助照顾病人,还主动捐资1000多元,其余部分,与医院联系申请减免,以解杨兰英家的燃眉之急。2005年下半年,杨兰英6岁的重外孙已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学杂费需要1300元,杨兰英急得走投无路。爱心指导员万菊芬拖着病身子,向有关部门求助,终于为杨兰英的重外孙争取到了免费入托的照顾。用杨兰英的话说:“是21位老干部用爱心帮助我这个特困户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啊!”

大同社区地处城区繁华路段,有居民2160多户,常住人口5500多人。各种原因引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屡见不鲜。21位老干部当起了化解矛盾的“老娘舅”,使许多争执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有一次,季女士因为儿子结婚装饰新房,与郐居产生了矛盾,焦急之下,季女士找到了“爱心接待室”。还有一次,大同新村一位年近古稀的储老太遇到了烦心事:隔壁人家由于没有卫生间,擅自挖地建卫生间,因没有下水道,几个月后,粪水就从隔壁渗透到储老太的大厅,储老太找到了“爱心接待室”求助。面对“说不清,理还乱”的郐里纠纷,老干部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许多邻里重归干好。

5年多来,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累计接待居民来访、咨询450多人次,为居民解决急事、难事、烦心事105件。他们服务社区居民不仅分文不取,而且还多次为贫困家庭捐资捐物,累计捐款8000多元,捐衣2000多件(套),他们甚至还把三九大药房、阿波罗公司等单位捐赠给“爱心接待室”的1万元经费和价值1.28万元的保健品转赠给社区特困老人和贫困学生。“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社区居民亲切地称21位老人是“爱心使者”。社区居民给“爱心接待室”送来了一封封感谢信,送来了一面面锦旗。

如今,大同社区居委会的“爱心接待室”已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太隔社区一号桥附近一职工宿舍区有一个喷绘车间,浓烈的化学品气味让居民忍无可忍,居民们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慕名来到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求助。“爱心接待室”没有因为这不是社区的事而拒绝,而是毅然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21位老人兵分两路,一路到一号桥宜北小区调查取证,召开居民座谈会,收集情况;另一路一次又一次地跑有关职能部门。老人们几乎磨破了嘴皮。职能部门的老板被感动了,喷绘车间的同志被感动了,困扰居民生活一年多的喷绘车间搬走了。从此,人们对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的赞美在其他社区不胫而走。(张菊生)


上一篇:九旬翁剪报育新苗--记离休干部史克平
下一篇:爱心接力捧--记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蒋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