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老党员谈余大退休不忘党宗旨二三事
提起年过七旬,步入高龄岁月的新街街道吴墟村老党员谈余大同志,当地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他那说不完道不尽的动人故事,自然而然在人们心中流淌着。
他把家乡带进了百强村的行列
1985年,已担任乡农服公司经理的老谈同志,服从组织安排,回到生他养他的老家——吴墟村,担任村支部书记。由于多种因素,面临着资金缺、设备缺、人才缺的困难。他面对现实,带领全体共产党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克难求进,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好农副业,多种经济的发展,一手紧抓工业生产,先后办起了非金属材料厂、印刷厂、铸造厂、纸箱包装厂、毛纺厂等村办企业,努力拼搏,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村民富起来了,在全乡率先铺起了水泥村道,安装了路灯,筑起了1500米长的圩田石护坡,十年辛劳,硬是把一个贫困村带进了百强村的行列,提起那时的情景,村民们仍是津津乐道。
他把二条人命硬是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年前的1991年,一村民的3岁小孩独自玩耍,不慎掉进路边的水塘里,已年近五旬的老谈书记因事路过水塘,忽见塘里有一小孩似乎不动,他衣裤鞋袜未脱就跳下水塘,捞起小孩,一摸已无气息,周围又不见一人,喊人来不及了,他凭着被淹溺死急救的民间土方法经验,立即一手紧握小孩双腿,往肩上一搭,脸部朝下,另一手捏住小孩肛门,快步跑向距离1500米的归径医院,在连跑带走的过程中,小孩受到外力的震动,脏水从口角流了出来,直流到老谈的衣服上,他全然不顾。到达医院门口时,小孩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听到哭声的老谈,知道有救了,放下小孩看着满身流淌的脏水汗水,气喘吁吁吃力地跌坐在地上。
1999年10月1日,有一村民田间劳作,被毒蛇咬伤,毒液进入体部,瞳孔放大,命在旦夕,已离开村委工作,年近六旬的老谈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时间就是生命,他紧急组织抢救,喊来车辆,亲自护理,急送宜兴中医院。由于他的果断处理,为医生抢救赢得了时间,挽回了生命。提起当年那事,仍感心惊肉跳。
他为老人快乐晚年生活洒余热
老谈从参加工作起的数十年间,始终保持着办事认真,做人低调的风格。受人尊敬的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却落得个没有解决后顾之忧的结果。但他心态自然,乐观,平静地面对现实。2000年村委请他负责老年协会工作,担任会长。明知是件苦差事,如不理解,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但他没有多考虑。接受了这个义务性的会长职务。无怨无悔,默默地耕耘在这块为老服务的热土上。
用热心、热情、热忱、开辟干群通道,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村委为了老年人及村民的交通方便,延伸村级公路,邻近的八仕村有关地段是必经之路,村部与涉及的农户几经沟通,协商未果。村委请老谈出面调解,他欣然接受,前往八仕村找到有关农户讲清补偿办法,耐心疏导,在他的热心诚恳的说理下,这几位农户乐意地说,路是方便大家行走,是件好事,你老书记来谈,我们接受,你说怎么就怎么办。
用真心、真情、真诚、当好家庭,邻里的“好娘舅”
有一老太生养四个儿子,老来却无安生之处,老太向老谈诉说,他安慰老太,不要着急。立即找到四兄弟,在他有理有节的伦理道德、义务和责任的劝道下,四兄弟幡然醒悟,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了。
七组有邻里发生摩擦,互不相让,一度关系紧张,老谈登门恳谈,了解起因,抓住焦点,剖析因果关系,在他的真情意切的开导下,求大同存小异,相互谦让,都高兴地接受了老谈的建议和要求,愉快言和。
用嘴勤、手勤、脚勤、当好快乐晚年生活的领头人
现在的吴墟村是三村合并而成,范围大了,活动点增多了,这就是碰到了新情况,新特点。如何做好老年工作,是摆在老谈面前的新课题,他面对现实情况,没有退却,而是迎着困难上,提出了新的思路,采取三步曲,积极开展工作。一是采用“三多”办法,到各活动点多走、多看、多聊,让自己快速进入角色,熟悉环境,了解老人的心声和需求,协助解决实际问题。超出力所能及的事,及时向村委沟通,提出建议和要求,争取村委的支持。二是以小见大,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不出隐患,保持良好的秩序,达到文明、安全、快乐活动的要求,用心管好每件事,每到秋季天气转凉,年龄虽大,还爬高落地,自己动手拆徐吊扇清洗,保管,哪个活动点的桌椅缺少,自己设计,请来木匠,力求少花钱,多办实事。三是细心观察,发挥各人特长,爱好,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陶冶情操。做一个快乐老人,健康老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委的支持下,硬件建设得到了明显的改观,针对各活动点客观条件,不同程度地配备和建起了阅览室、图书室、书画室、象棋室、乒乓室、健身场地。全村三个老年活动室个个达标。夜晚来临,琴声、歌声增添了村庄的和谐气氛,健身场上的老人在音乐的指引下,健身动作在欢乐中,有节奏地徐徐展开。
今年三月,老谈因病住院,切徐了三分之二的胃。出院后还在康复中,又一如既往坚持在老年工作岗位上。
因此10多年来,他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但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编织了令人赞态的故事,在村干部心中,是干群之间的好纽带好桥梁,在村民们心中是一位“好娘舅”,在老人们心中是一位好会长。
他的动人故事始终在人们心中流淌着!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