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疾病斗争 只为“关工梦”
人生的追求,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为理想的事业奋斗。他叫莫俊良,今年79岁,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
他执教42个春秋,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任教期间,他深入钻研教材,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古诗《三衢道中》教学设计论文,刊登于1992年《继续教育》刊物第四期,1993年登于《江苏教育》第一期。
莫老师以作文教学为研究重点,撰写了《实地指导,写好游记》《谈谈学生的面批作文》等论文,在市、镇语文教师会上作交流,于1990、1991年分别刊登于宜兴市小学教学研究会第二、三届年会交流的论文集上。他所教的学生习作,多次发表在市内外报刊上,其中部分在省内外小学生征文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做到了学生习作走出本市,面向全国。他被《小学生读写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人才之路》刊物聘为通讯组长,编辑了四本《作文集锦书籍》。1992、1993年他应邀出席了宜兴市作文研讨会,在会上作了《实地指导学生写作》《高年级作文评讲》备课交流,其中前一篇刊登在1993年度《宜兴市小语教学优秀论文集》中。莫老师任教期间,还帮助青年教师写好学术论文。在莫老师的指导下,湖㳇小学青年教师所写的论文在国家级的《科技与教育》《科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荣获省“蓝天杯”课堂教学设计征文一等奖、省教育学会征文二等奖等荣誉。
2002年8月,莫老师从江苏省宜兴市湖㳇小学退休后,为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发挥夕阳余热,办起了家庭辅导站,免费指导学生写作。利用晚年生涯,实现了“关工梦”,让学生的理想在写作的天空里自由飞翔。在他的身旁,仍然簇拥着一张张渴望求知的笑脸。
除了每个星期天对来家中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外,他还利用暑假进行专题写作辅导。多年的语文执教经验,让他总结出一条传授理论知识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作文辅导路径。
每年暑假,莫老师总要抽出10天时间集中办班,在指导学生熟悉阅读与写作技巧的同时,不顾天气的炎热,身体的疾病,道路的崎岖,带着药品,领着学生出门采风。2006年暑假,他组织7名学生去竹海实地指导写作,正当大家观察得起劲时,他突发心绞痛,疼得额上直冒冷汗,四肢无力,一下子瘫倒在草地上。学生们都急得哭了起来。他们一边给莫老师吃救心丸,一边哭喊着:“老师!老师!”等他吃了药,病情缓解后,睁开眼睛看到这些着急流泪的学生,心中很是感动,他慢慢地站起来说:“不要哭,不要哭。老师不是好好的吗?我们继续观察。”
还有一次,莫老师带着孩子们去东岭古道观景,中途天空突变,乌云滚滚,雷电交加,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家都被淋湿了。回家后,他头痛发热,血压升高,只得去湖㳇医院输液。昏沉中听到说话声,他微微地张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学生们带着水果来看他了。他看着那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脸,顿时感到无比欣慰。有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认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学生办好家庭辅导站,指导学生写作,吃点苦是算不了什么的,他无怨无悔。
退休20年来,莫老师的作文辅导站,先后帮助了900多名学生,指导学生写作约2000多篇。他带领学生们跑遍了竹海、善卷洞、张公洞等200多个景点。他辅导学生写的《省庄竹海,我爱你》《一棵奇特的银杏树》《游磬山寺》《一座神奇的天然石雕博物馆》等500余篇作文,在《无锡日报》《江南晚报》《宜兴日报》《少年文艺》《成才之路》《大江南北》等报刊杂志上刊登。其中有许多学生习作在市内外中小学征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莫老师作文辅导站也因此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为了办好家庭辅导站,莫老师长期与疾病斗争,与时间赛跑。他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腰间椎盘突出等疾病。一天傍晚,外面刮风下雨,他的血压突然升高,正准备上床休息时,湖㳇小学六年级学生邢成由父亲带来,要他帮助指导无锡市“国税杯”中小学生征文竞赛文章,老伴见他身体不好,示意让他回绝。他看着被雨淋湿衣服的父子俩,真忍不下心来,于是加剂量用药,支撑着病体,立即给学生认真辅导、修改,反复三次,直到完稿。最后,该学生的《纳税的风波》一文,获无锡市2002年“国税杯”征文赛小学组一等奖,学生获奖金500元,文章还登上《无锡日报》。
2007年年底,家庭辅导站一次活动结束,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学生们回家过年。莫老师却因腰间盘膨出,医院挂液不当,引起血压猛升,第二次中风住进了宜兴市人民医院神经科病房治疗。住院时,他心惊胆寒,千思万虑,这第二次中风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身体会怎么样?家庭辅导站还能办下去吗?……后来,医生告诉他,“你运气好,是脑小中风,部位如偏一点,你就会半身不遂,好险啊!”经过几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他能坐起来了。莫老师总算又一次逃过了鬼门关。治疗之余,他又拿出学生稿件偷偷地批改、点评,一天被主治医生发现,痛斥了一顿:“现在看来你中风不大,但你是第二次啊!不注意会发展成大中风,这后果不堪设想!”还好,他已经把学生稿件批改、点评好了,心安理得地躺下休息。他出院的第二天就叫来了学生,安排他们修改文章寄给报社。不久,三位学生的习作发表在《宜兴日报》“缤纷校园”栏目上。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不能出门,莫老师不忘利用微信群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一天,他从学生微信群里收到两篇习作,一篇是《我在新冠疫情中》,另一篇是《一棵奇特的银杏树》。第一篇小作者从如何在家里勤洗手、常通风、出门戴口罩、不聚集等来写防控。全文叙事清楚,要点安排精当,前因后果交代清楚明白,但文章是写的“我”,内容却有妈妈的防控措施,不切题,他点评,删去妈妈的部分就是一篇好文章。《一棵奇特的银杏树》小作者从树形、大小、树叶颜色的美,以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来写的,全文构思新颖、行文自然、描写生动有序、感情真切,但没有将省庄银杏树“树种长树”的特点写出来,重点不突出,他建议,将这一特点写进去就是优秀习作。他以指导这两篇习作为契机,在微信群中强调,一篇优秀作文的四个标准是:题目新、构思巧、立意深、文采好,使群里的所有学生都受到了教育指导,解决了疫情期间辅导学生的难题。
莫老师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在这有限的生命中,能够为下一代的成长成才服务,他感到无怨无悔、无比幸福,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他就无比高兴、欣慰。
20年来,《中国火炬》《心系下一代》《关心下一代周报》《无锡日报》《无锡老园丁》《宜兴日报》、宜兴电视台等媒体,都曾登载、播报他的事迹。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宜兴市委书记沈健、市长张立军、中国关工委、江苏省关工委、无锡市关工委、镇江市关工委、张家港市关工委、泰兴市关工委、宜兴市关工委、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关工委等领导曾到他的家庭辅导站参观考察,并给予好评。
在2004年度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他成绩显著,被评为市家庭辅导站“十佳”老园丁;2006年,获得宜兴市优秀家庭辅导站奖牌,被评为“关爱青少年”百名优秀老园丁;2009年,被评为“老有所乐”百名先进老园丁之一;2010,获得优秀家庭辅导站奖牌,被评为“老有所为楷模”;2011年,被宜兴市评为优秀家庭辅导站优秀老园丁;2012年,被评为宜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获得优秀家庭辅导站奖牌,他被评为宜兴市关工工作先进老园丁、无锡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4年,获得市示范家庭辅导站奖牌,被评为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6年,被宜兴市评为优秀老园丁,宜兴市关工委先进个人;2017年,被评为宜兴市优秀老园丁,无锡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8年,被宜兴市评为优秀老园丁,荣获宜兴市优秀家庭教育志愿者荣誉称号,并在社区办起家庭辅导站,积极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2019年,被社区评为年度工作(校外辅导工作)最美志愿者,在镇老年工作综合先进评比中,荣获老有所为之星;2020年获得市“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奖牌。
成绩毕竟意味着过去,并不标示着未来。莫老师表示,今后将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发挥正能量,把家庭辅导站办得更好,继续为创造晚年生涯的辉煌“关工梦”而努力。(湖㳇镇教育关工委 童心)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