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银发生辉”工程
“银发生辉”工程

身边的榜样:宜城街道最美老干部史顺山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0-16

史顺山,1949年10月9日出生在宜兴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新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与新中国同龄。2020年的国庆刚刚结束,伟大的新中国迎来了71岁的生日。71年来,他与新中国风雨兼程,一起成长,一起发展,他是共和国伟业壮举的真正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他身上有着与新中国同呼吸共成长的时代印记。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他一直默默地贡献着一份力量。


伙伴的榜样

史顺山小时候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好孩子,他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很受邻里乡亲的喜爱,更是小伙伴们的贴心人。解放前,父亲一直在无锡马山做长工,家里住的茅草房,生活十分艰苦,有了上顿没有下顿,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尽管如此,家穷志不穷,父亲教育子女总是这么说:“人要耿直,一定要好好做人。” 因此,他13岁就开始放牛,十分勤劳,靠自己割草养兔,再用兔毛换钱交学费。在记忆的长河中,有一件令史顺山骄傲的往事,那一次,他深深地感受到了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一次,在田野割草时,一个小伙伴不小心将自己的手割破,鲜血直流。聪明的史顺山看见此状,立即从田埂上找来止血的药草给小伙伴止血包扎,之后又帮助受伤的小伙伴割了满满一篮草。有人说过,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件小事让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史顺山的脑海里深深扎根,在心灵中埋下了无私的种子,并伴随了他的一生。

 

部队的标兵

1970年,国家发出了征兵命令,那时的史顺山是一个20多岁的青壮年。与祖国同龄的他心中始终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有保家卫国的强烈意愿。因此,他积极申请,决心参军。经过严格的身体检查和政治审核后,他实现了愿望,于1970年1月1日光荣地加入了了南京军区青岛海军部队,为自己的人生打开了新的篇章。到部队后,他要求自己能吃苦、服从命令听指挥、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要分配到连队,他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海岛连队站岗放哨。最终,他被分配到了海岛连队的炊事班。在自己的岗位上,他埋头苦干,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中午从来不休息。周末的休息时间他就用来自学文化、在生产地种菜或帮战友洗衣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受到连队一次次公开口头嘉奖,深受战友们的喜爱和首长的信任。他到部队六个月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三年被评为连队标兵,参军第二年就荣立了三等功,第四年就外出地方接新兵,接回新兵后就晋升为连队司务长。这是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荣誉,这是他刻苦学习、放弃无数休息时间换来的进步。史顺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朴实、勤劳、能吃苦,在部队最苦最累从没有一点怨声,是一个好兵。他安心部队,四海为家,服役第五年才回家探亲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在部队整整干了13年,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默默奉献给了国防建设,无怨无悔。

 

人民的公仆

上世纪80年代初,史顺山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被分配在十里牌乡任党委宣传委员,分管农业。从军人转为分管农业的干部,他感到脑海一片空白,必须从头开始。他想,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充分发挥部队精神,延续部队作风,向领导和同事虚心求教,走基层、访农户,了解民情,掌握农业知识。不到半年,他心中便有了一本“三农”工作的明细账,对24节气、农民思想、售粮任务、茬口布局等要素了如指掌。平时,除了开会他很少坐在办公室,往往是上班后打一个电话给办公室后就直接去了基层或田头,深入农户指导工作。十里牌乡在当时是宜兴大乡之一,售粮任务特别重,一个片区几个村就要完成50万公斤的粮食任务。他为了全面完成下达的售粮任务,充分发挥自己宣传委员的优势,隔天就在广播里大讲特讲完成粮食任务的重要意义,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他还将广播宣传与深入农户宣讲有机结合,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完成粮食任务是应尽的义务。在他的宣传攻势下,十里牌乡连年超额完成了粮食任务。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建房造屋、计划生育、群众矛盾都是基层干部比较头疼的事情,然而,只要史顺山到场的地方,问题就迎刃而解。例如,一次售粮扫尾阶段,为了尽快完成粮食任务,他亲自深入大农户家,把汽车开到农户家门口,协同村干部一班人,一袋一袋将粮食搬上汽车、送到粮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像这样有关于他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举不胜举,他心中装着人民,人民心中也有他,他是人民公认的一位好干部、好公仆。         

            

老年人的楷模

在44年的工作生涯中,史顺山始终兢兢业业、处事公道、清正廉洁,也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不平凡的贡献。光阴似箭,转眼间他已退休十多年了,但他退休不褪志,还是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宜城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出谋划策。支部的各项活动他从不缺席,公益活动更是积极主动参加,真正发挥着一个老干部、老党员的作用。他没有辜负党组织对他的培养,退休后仍然坚守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创建文明城市、宣传环境保护、结对帮困、培养青年干部、建言献策等志愿活动中,常常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他是我们老年朋友的榜样、楷模,像他这样始终为党为人民无怨无悔地付出,才真正体现了一个老干部的人生价值。

(宜城街道 吴国春)


上一篇:周铁镇老干部杨小根:能为群众带来欢乐 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下一篇:帮扶议疫情 携手颂党恩 ——宜兴高职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举行帮扶结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