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银发生辉”工程
“银发生辉”工程

退而不休 笔耕不止 ——记军休干部严俊仁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11-23

7月20日下午,77岁的部队退休干部、研究员严俊仁正在宜城家中的电脑上埋头著书,书桌上摊着一本厚厚的牛津英语大词典,上面放着一只放大镜。只见他戴着一副老花镜,娴熟地进行着中英文切换,往文档里键入一个个例句。屏幕上,《英汉例句总库》的文档已经写到了9000多页,这是他近8年来的心血。“上了点年纪了,宜兴市军休所领导关爱我,叮嘱我劳逸结合,所以我每天强迫自己最多只工作6小时,晚上尽量不加班。”他乐呵呵地说。

严俊仁的老家在江苏省南通市,196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经过6年的勤奋学习,他被安排到驻四川省大山深处的某部队中,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开始了他40年的军旅生涯。“打我从中学时代接触英语那天起,我就爱上了这门语言,它后来也成为我的工作优势。我在部队不仅干着科技研究以及对外技术交流工作,给科研人员做英语培训、培养年轻技术人员,也成为我的主要工作之一。”严俊仁从书柜中拿出了自己编写的《汉英科技翻译》《科技阅读与翻译》等近20本书刊,共计约1000多万字,这些教材为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英文学习帮助。其中有8部英汉、汉英科技阅读与翻译系列专著通过出版社正式出版。从部队退休17年来,他始终情牵国防科研,倾力人才培养,为部队科技人员“量身定制”了两部300多万字的英汉、汉英专业英语培训教材,并以电子版形式供部队科技人员使用。现在,他还在继续编著几部公共翻译工具书类专著……是什么让严俊仁对事业如此执着呢?

敬业勤奋的严俊仁,始终牢记着当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清华精神。60岁退休时,由于丰富的经验优势、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他被部队返聘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原本可以回家尽享天伦之乐的他,欣然接受了部队这一安排。即便在65岁反聘结束可以离开部队时,他仍然主动请缨,选择继续留在部队驻地,发挥自己在英汉翻译与汉英翻译上过硬的优势和能力,就近为部队做一些人才培训工作。

直到2013年,严俊仁才与老伴离开部队驻地,跟随宜兴籍的大女婿一家定居到了宜城。即便到了宜城,他仍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书稿撰写工作,计划打造《2万英语长难句分析与翻译》《翻译手册》等全科性的适合各学科使用的英语翻译工具书。退休17年来,严俊仁一直保持着毫不懈怠的工作状态,从未间断过写作。“我是国家和军队培养出来的,我所能回报的,就是更好地服务部队和社会,把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研究成果整理成书稿,让更多的年轻科技人才少走弯路。”严俊仁说,“趁现在自己头脑和手指还灵活,我要把科技英语专业翻译扩展到全科翻译,满足全国更广大读者的需求。”(市军休所 汤华)


上一篇:市老科协在阳羡社区开展医疗义诊和科普宣传活动
下一篇:悠悠笔耕路 片片夕阳情 ——记我致力于宣传工作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