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银发生辉”工程
“银发生辉”工程

储老和他的“爱心”接待室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1-11-30

引言:储定一,江苏宜兴人,1932年9月9日生,1956年入党,是一位基层老领导。退休30年来,他犹如一棵不老青松,在爱的旋律里一路高歌猛进,一件件亲力亲为的好事实事,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近20年来,他曾多次被张渚镇离退休干部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获得省老有所为先进人物、无锡市“五好”离退休干部、“陶都好人”、无锡市光荣在党50年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等光荣称号。他以他的实际行动,始终站在前列、争当表率,向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和群众传递正能量。

储老和他的“爱心”接待室

 

上世纪九十年代,储老从当时的张渚区委领导岗位上退休,后即居住在宜城大同社区。该小区是个老旧小区,不久,储老就发现小区内居民存在“三多”问题,即老人多、困难户多、残疾人多,他们的生活水平处于社会低层,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面对各种困难,艰难度日。储老经常看到不少居民向社区领导反映各式各样的问题,要求帮助解决,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社区也感到压力重重、难以应对!这些现象储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日思夜想,认为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身体尚且健朗,应当继续为人民服务。此外,小区内还有许多与他一样的离退休干部,这是一笔不小的为困难群众服务的资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靠一己之力是办不成大事的。于是,储老提出以老干部为主体组成一个“爱心团队”的构想,并得到了大同社区领导的高度赞赏和支持。

组织团队 为民办事

说干就干,2001年4月,在储老的亲自策划下,社区正式成立了“爱心”接待室,由22位离退休干部任“爱心”指导员,其服务宗旨是“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求我应、民困我帮”,服务内容为“法律咨询、民事调解、为老服务、倾听民意、知情上报”,并庄严承诺“热爱社区服务、心系人民群众、志愿无私奉献、为民排忧解难、发扬优良传统、树好自身形象、维护安定团结、创建文明社区”。对上门来访的居民,每位“爱心”指导员抱着“谈心成事、交流思想、倾听真言、排忧解难”的态度对待。同时,大家严格遵守铁的纪律——坚决不收取报酬,拒绝一切请客送礼。

“爱心”接待室成立之后,由于能忠实地倾听民众呼声,接连办了几件实事,如:平息了原国际饭店烟囱风波;解决了环科园沸沸扬扬的房屋纠纷;创建城中新华社区休闲广场,并增设宜兴日报群众信息收集箱;为张渚某社区残疾人捐助4万余元及衣服10套。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民服务的实事,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也逐渐声名远扬。

2004年9月8日,宜城太滆新村3位花甲老人,一早赶到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反映村中某广告公司喷绘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大量恶臭气味,严重影响周边60多户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储老听后,认为“爱”是不能设置界限的,太滆新村虽偏远些,既然到门上求助就一定要管。于是立即带领“爱心”指导员们到现场先观察后召开座谈会、调查取证,同时向市环境监察大队汇报,并随同查看现场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多次与厂方协调,耐心做思想工作,该公司终于被说动,于2005年3月实行了搬迁。该小区居民对此无不拍手称颂。为了表示感谢,大伙连夜赶制了一面锦旗 “排忧解难、爱民惠群”,在一群花甲老太的簇拥下,敲锣打鼓、笑逐颜开地送到大同社区的“爱心”接待室。

勇于担当 大有作为

2009年1月,被群众称为“爱心大使”的储老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针对大同社区的弱势群体,策划了一系列助残帮扶活动。活动包括:为96位残疾人士每人发放一张结对帮扶助残志愿者联系卡,100元慰问金,一套内衣裤,一张购药特惠卡,一份保健品,一张免费体检卡;组织一次有特色的市内观光活动和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与义诊;在全国助残日开展一次座谈会,谈心声、提建议;开展一次趣味性文体活动;发动社区群众进行一次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年终召开一次总结交流表彰大会,鼓励残疾人士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理念,表彰助残先进和残疾人“自立”先进;春节组织一次送温暖活动,有针对性地送上节日慰问物品。

在社区和储老以及“爱心”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助残帮扶活动件件有着落,且坚持每年办了下去,残疾人朋友个个欢欣鼓舞。2012年起,又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为残疾人士过一次生日”活动。某日,当“爱心”指导员把鲜花和蛋糕送到卧床不起的老赵病榻前,他激动地热泪盈眶,说:“活了68岁还是第一次过生日,千感谢、万感谢党对我们残疾人的关爱”。

储老作为“爱心”接待室的领头人,在安排工作时,主动与大同社区90多岁的杨兰英老太一家5口结对。她家4个子女不是痴呆,就是眼疾,终身与床为伴,生活极度困难。储老说:“这家人我帮定了!”于是给他们统统办了低保,又是送钱、送粮、送物,还给杨老太过生日。

那几年储老工作热情高涨,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八十多岁的老翁。一次严冬大雪,他参加扫雪活动,突然晕倒在地,送医院急救,被诊断为“小中风”,所幸有惊无险。事后他却说:“还好,无大碍。”但当他听到小区6楼的居民纷纷议论日子不好过时,他即请“爱心”指导员进一步调查,并亲自上楼查看。原来,该小区28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6层楼房,均为平顶设计,房屋质量不高,加上年久失修,大部分顶层夹板已破损,因此出现“冬天冷煞、夏天热煞、雨天漏煞”的现象。储老认为长此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便立即召开居民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并写出调查报告《平改坡势在必行》。而后,储老亲自将调查报告送往正在召开的市“两委”会议。“两委”很快把“平改坡”列为全市“为人民办实事工程”,报告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是储老没有想到的好事。之后,全市历经五年的努力,投入资金9600余万元,完成城区22个社区、390余幢房屋、总面积22万平米的改造工程,直接使4500余户顶层居民受益。群众无不欢欣鼓舞说:“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2014年底,储老居住到宜城光荣东路的一幢居民小楼里。一日,忽然听到附近的新华社区传出消息,说一赵姓人家52岁的母亲在6楼数次要跳楼。储老觉得蹊跷,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决不能充耳不闻。他随即进行全方位调查,获知: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原家中顶梁柱赵某因癌症年前已去世,并欠下一屁股债。一个儿子29岁,南京体院毕业,持国家二级裁判证书,却在某机械厂工作,后退职在家服侍重病的父亲,父亲死后至今工作无法落实,不说找对象难,当下连生活都难以为继。母亲患有乳腺癌,心情本就抑郁,近日秋雨绵绵,他家位于6楼的房屋屋顶年久失修、千疮百孔,母子俩竟无处栖身。老母亲越想越觉得这日子过不下去了,于是想了个下下策,一了百了。

储老了解真相后,立即开展拯救行动,亲自跑市社保局、体育局、房修基金管委会,先后为母子俩争取到13000多元经济救助,同时,社保、体育局承诺对其儿子考核后安排工作。在储老的热心帮助与感召下,新华社区一运输户周朝阳自愿无偿支援3千砖瓦,重新翻盖楼顶。至此,一场人命关天的风波在“爱心”的感召下得到了平息。

愈干愈欢 永不停步

2017年4月底,储老与老伴到环科园女儿家度夏,没几天就发现保姆神思恍惚,觉得蹊跷,欲请老伴问个究竟,老伴却让他安心休息,少管闲事,说他是86岁的老头子了,也该二次退休了。次日,储老哈哈一笑,老伴说:“你傻笑什么?”“嗨,我已经把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了。”原来,这名保姆的爱人袁某曾是张渚宜钢厂下岗工人,后到新街某私企做钣金工人,近来突发癫痫病,去南京就医,花去医药费2万余元,回家后病情时有复发,现被私企辞退,且无一厂企愿意接纳他,袁家中上有76岁老母需抚养,下有成绩优异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为支撑这个危机四伏的家,袁妻才到储老女儿家打工。

储老了解保姆一家实情后,再也坐不住了,老伴听后也眼泪汪汪地说:“无论如何也要帮小吴一把。”老两口他们多年做善事总结了一套经验——“爱心要真、调查要实、政策要明、渠道要宽、方法要对”。于是,迅速起草了一份《特困户的无奈——下岗工人袁某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的调查报告。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报告》引起各方关注,市民政局立即就袁某女儿上大学期间的有关费用,提出逐年解决办法;市残联对袁某的精神疾病启动审批程序;市社保局对袁某可作为提前病退处理的可行性21条慎重商讨;张渚镇分管民政的领导协同镇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主动与(袁某居住地)新街街道办事处联手关爱,具体落实解决袁某一家的生活困难问题;与此同时,储老所在的大同社区也伸出援手。这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十里春风解危难”。

凡熟悉储老的人,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无不夸他是心系弱势群体的优秀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储老在“爱”的光环里一路走来,他的爱心故事说也说不完。一天,他在楼下散步时遇见60多岁、满脸愁容的老曹,正长吁短叹,储老关切地问:“有什么心事?说来听听。”“哎,命苦啊!我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五种疾病,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就离开了单位,一直未交社保金,故至今没有资格享受医保和退休金。现在仅靠老伴2千多元工资生活,不要说看病了,这日子生不如死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储老立即找到另一位刚从社保部门退休的邻居老刘,向他讲述了老曹的情况。老刘也是热心人,两人一拍即合,到社保局查找资料,发现老曹原单位为他交过几年社保金,经请示无锡有关部门,认为老曹这种情况在政策范围内,是可以解决退休金的。事后,老曹怎么也想不到喜从天降,激动地硬要下跪,感谢两位好心人。

大爱无声,如春风细雨,绵绵地滋养着陶都这片大地,她必将盛开出朵朵芬芳的花儿,不是吗?储老曾帮助过一位大学生黄正创业,开了家炸鸡店,小伙子很懂感恩,常给“爱心”接待室捐款捐物,还主动给湖北疫区捐款,这不正是爱的传承吗?

“爱心”接待室在储老的精心打造下,20年来,先后组织向弱势群体捐资20余万元,捐赠衣物4千多件套;接待居民来信来访3千余人次;为民解决急事、难事500余件……

耄耋之年的储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办事认真,待人热情,有着执着的个性。他曾说:“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虽然退休了,但退休不退志,退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只要身体允许,我一定要实现当初办‘爱心’接待室的诺言。点亮心灯、不辱使命、燃烧爱火、解难为民,把‘爱心’接待室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品牌。”“我退休整30年了,是个货真价实的‘三无人员’,无忧、无虑、无愁,再不找点苦吃,光享清福行吗?”

确实,我打心眼里佩服老爷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认为,他并不是他自称的“三无”老人,而是一位“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三有”老人,你说不是吗?(张渚镇 汪晓康)

 

 

上一篇:宜城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召开乐龄扬辉志愿服务工作站现场推进会
下一篇:“两在两同”建新功 银发生辉当先锋|和桥镇“老干部工作室”成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