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生辉”工程
点亮心灯 闪耀和谐之光——记大同社区爱心团队主任、离休干部储定一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5-11-25
15年来,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求我应、民困我帮”为宗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不仅不计报酬,而且先后组织发动捐赠资助弱势群体18万多元,捐赠衣、物3500多件(套)。接待居民来信、来访2168人次,为民解决急事、难事426件。发挥了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主任储定一,自2001年组织21名离退休老干部成立爱心接待室以来,一心一意支持社区构建和谐之光,心系弱势群体,当好社区工作参谋,多次被老干部党支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被宜兴市委、无锡市委授予“‘五好’离退休干部党员”
光荣称号,又被评为江苏省“老有所为”先进人物奖。
一如既往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平改坡”惠泽2000余户居民。2008年,在一次残疾人座谈会上,大同社区居民反映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28幢平顶楼年久失修,冬天冷、夏天热、雨天漏,亟待改造。储定一、张菊生等人克服年迈体弱,爬上六楼平顶,实地察看,撰写了《“平改坡”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送到市领导同志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平改坡”被列入全市实事工程。经过三年努力,截至2012年年底,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了14个社区的平改坡改造任务,改造房屋320多幢,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2000多户顶层居民受益匪浅。
一心一意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
精心策划、创新举措。储定一等人在调查摸底中,发现社区存在残疾人多、老年人多、困难户多的“三多现象”,尤其是残疾人多达106人,爱心指导员们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耄耋老人杨兰英一家6口,有5个残疾人,储定一便与杨兰英家结对帮扶,先帮她家5口人办理了低保,平时热心的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还根据结对残疾人的困难情况,组织开展了“七个一”、“托起梦想共拥蓝天”等活动。为社区残疾居民过生日,鼓励他们乐观积极,自强不息。
为民助残、风格高尚。2012年1月30日张菊生采访蒋凤华时,了解到她和老伴于18年前相继身患脑血栓而残疾,而老伴黄亚南的户口仍在原工作单位化肥厂集体户口。在宜城购置的新房,不能把户口迁来大同。储定一知道后,亲自为他们奔波,把黄亚南的户口迀来宜城社区落户。因此,这对残疾夫妇拿着“为民助残风格高尚”的锦旗,感谢为老服务的精神。《江苏老龄》杂志刊登了“助残老伴的户口终于迁来大同社区”的报道。
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身价值
储定一等一班人,虽年事已高,但每做一件事坚持做到“情况明、方法对、爱心真、渠道通、政策透”。为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因此,“爱心接待室”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圆满完成。15年来,为民排忧解难中,倾注心血,储老常说:“党和组织培养了我,在有生之年不为社会做些事,对不起党啊!”
他说得多好啊!感恩图报是每个人应有的素质。储定一有感恩之心,就有了祟高的思想境界,储定一常用“点亮心灯,不辱使命,燃烧爱火,解难为民。”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如今,大同社区“爱心接待室”的一个个爱心故事,正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在传颂着陶都这座美丽城市的善良和爱心。
苏公网安备320282022329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