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 “银发生辉”工程
“银发生辉”工程

老而弥坚 志向高远——记“中国历史班”黄鈝老师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6-07-19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王朝期间贡献最多和执政最优的三位皇帝”;“和珅是古往今来第一大贪,重要的不是消除和珅本人,而是要清除‘和珅现象’的影响”······。黄鈝(yin)老师总是这样观点鲜明、高度概括、精心提炼、借古讽今、提纲挈领把清王朝执政的闪光亮点,以及清朝时代的腐败问题讲得淋漓尽致。每次上课结束时都博得学员们阵阵掌声与点赞。当知道老师退休前不是教历史而是教物理,现在怎么教起历史课来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惊讶。笔者在暑期中特采访了他,他说:“我原是宜兴一中物理教师兼物理教研组长,还兼任宜兴市中学物理教学学会副会长,退休后已任教历史课(含原‘宜兴老年大学’)7个年头了,我对文史、读史情有独钟”。
  从听父兄聊文史学问中学。黄鈝的祖父曾任过苏大文史教授,父亲曾是省宜中语文教研组长,文史功底都是一流的。可以说文史乃是黄鈝老师的“家学”。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黄老师认为,人生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文史是必须交出合格答卷的一门必修课。黄鈝老师从小听父兄聊文史学问,耳濡目染,培养了学习文史的浓厚兴趣,对文史学科有了较深的造诣,积累了广泛深厚的文史资料。黄鈝说:“绝大多数人对于历史仅限于听故事图个热闹好看,拿评书和历史剧当历史。这不叫读史。‘读’不是‘看’,要想谈论读史的境界,光了解人物事件不行,关键是自己要能从中得到思想,具有独到的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从众多的历史书籍中学。古人云,以史为鉴,读史可知兴替。兴者兴衰,替者更替。几十年来,黄鈝老师看了古代中外诸如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中华帝国的古老工业》、英国学者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以及有关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诸多文史书籍,从而使自己深刻理解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法国作家雨果语)的含义;他说。学习历史经典,可以“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读史,不仅可以了解过去中外许多历史知识,还能把握当前和预测未来。最近,他正在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为今后教学党的历史作准备。
  从旅游人文景观中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几十年来,黄鈝老师既看了许多书,还游了许多景,人文历史知识从游景实践中日积月累而成。他曾到过北京13陵和长城、六朝古都南京和十二朝古都西安,参观过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安徽的太白楼和江西的滕王阁等许多省内外景点,并能背诵一些名人留下的千古绝唱;今年6月,为了讲好鸦片战争所以失败的原因,专程前往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家乡淮安,参观了关天培祠堂,了解了其忠其勇、壮烈牺牲等值得彪炳史册的场景与史料,讲课中黄鈝老师把关天培的行伍出身、身壮拔优、晓畅营务等特点,表达得言简意赅、生动精彩,受到老同志们的普遍欢迎。
  总的来说,我对黄鈝老师的历史课感受是:备课认真、史实丰富、生动离奇、故事性强、史学观点鲜明,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这正如黄鈝老师所说,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增加一点历史常识,激起一些学习兴趣,增强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学习态度,那么就一定能够洞察过去,把握当前,看清未来!
上一篇:抗战老兵不忘初心——记离休干部孙速建
下一篇:广场舞的编导 抗洪一线参谋——记杨巷老干部石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