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学习的领头雁——储平 在宜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20多年来始终活跃着这样的特殊小组——老干部读书读报组,如今成员都是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但这些离休干部始终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孜孜以求,把读书学习看作情操开阔视野的一件幸福快乐事,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其中不无组长储平同志的功劳。 今年已87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储平,是宜兴善卷洞开拓者储南强的孙女,离休前曾担任宜兴市文化馆的副馆长,受家庭环境和工作的影响,酷爱学习,离休后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了读书读报组并担任了组长,她始终以身作则、认真工作,经常组织小组学习,与组员谈心交流,做好通联等等,并积极争取各方领导支持,为老干部订购和发放学习书刊。多年来组员和谐共处,相互尊重,成为亲密无间的老兄弟姐妹。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每当有老同志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她都及时想办法与其沟通,给予鼓励。在她的带领下,小组成员都满腔热情地为社会奉献余热。除了参与办好活动中心的《瀛园晚晴》专栏、黑板报、定期编发时政学习、卫生保健资料外,有的同志深入到部队、机关、学校、社区、监狱等单位,为青少年讲革命历史、宣传法律知识、讲卫生保健课;有的多年来参加社区巡逻队;有的参与老干部文艺节目到社区、广场等地演出。与此同时,她还带领小组成员与市区街道、关工委、工厂、基层老干部活动室等单位交流读书经验,共建文化阵地,为宜兴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养生保健”的宣传员——汪琦
每当你走进宜兴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图书室,你就会发现在图书室杂志柜上摆放着这样一本特殊的杂志《中老年养生与保健》文摘,看着这本特殊的杂志,大家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八十多的老太之手,这位老太就是今年八十三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汪琦。
1987年,汪琦离休后与老伴一起集邮、摄影、剪报,有时打打门球。她常说,“只要大家快乐、健康,我就开心!”事实上她也用行动在证明这句发自内心对大家“快乐与健康”的祝福。自2000年来,她订阅了十几份相关报刊,一年的订费近2000元。每期报刊拿到手,总是先一字一句地通读,然后把合适的内容剪下来,再配上精美的图片,编成《中老年养生与保健》文摘,复印装订成册,送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室、教研室四十多位离退休教师以及身边的一些老年朋友手中,因她的文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老同志阅读后反响非常好。到现在这本“文摘”已整整办了十二年,已有305期。这十二年来,汪老凭着一股对老同志健康的关爱,乐此不疲地搜集资料,以极大的耐心,花费大量的精力,给老同志保健与养生提供了良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此,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养生保健”的宣传员。 扶贫帮困的热心人——曹平
今年八十高龄的离休干部曹平,1990年不幸身患癌症,尽管疾病缠身,并且老伴也中风后半身不遂,两个儿子,一个先天残疾,另一个儿子儿媳也双下岗,家庭经济并不富裕,但她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曹平是个热心人,即使在住院化疗期间也闲不住,在老干部各病房,时常会见到她身影,为其他的老同志忙前忙后,若哪位老同志家庭有矛盾了,她帮着及时沟通;老同志需要学习资料了,她又及时想办法查找;有问题要向老干部局或其他部门反映,她及时帮助联系……每逢寒暑假,她总会抽出时间,去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
规范津补贴后,她和老伴的生活补贴提高了,她从内心深处十分感激党和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和老伴决定每年要拿出数千元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现结对的有四个孩子,每人每年给予1000至1200元的资助,其中两名是民主社区贫困学生,两名孤儿(一位在苏北,另一位是已故农林局离休干部张祝生的孙子)。几千元钱,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些急需帮助的人,可就是雪中送炭,它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的,而体现人间真情,更展现了新时期老干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