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党建
爱心培育幼苗茁壮成长——退休教师熊恒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故事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在宜兴邮堂中学的宣传橱窗中,有一个“家庭辅导站学生书画作品”专栏,辅导老师就是该校关工委成员、76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熊恒昌。 熊老师从1999年创办家庭辅导站以来,常年辅导近10名学生,大都是在校的弱势学生,学习成绩平平,但都喜爱书画。熊老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开设“庭园美术”,每月4个星期日,每次半天课时,分别为范作欣赏、水墨画、彩墨画和专业讲评。他将思想道徳教育贯串于辅导过程。如在画松树时,通过配五言诗“积雪压青松,枝垂身不动,风雨冲袭后,屹立庭园中”,教育学生在困境中要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在画《雏母》时配上《雏母唤儿郎》诗词,对学生进行亲情和感恩教育。学生通过学习书画,不仅特长得到发展,还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思想道德品质。从前年开始,在校领导的支持重视下,学校櫉窗每月刊出一期辅导站学生诗书画专刊,极大地启发和教育了全校师生。在熊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在书画艺术方面有了一技之长,为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学生周沛从艺术院校毕业后现在南通市搞工艺美术设计,虞滔同学现在宜兴市一家广告公司搞美术广告设计,都是令人羨慕的职业。 建立“关心卡”,培养学习自觉性。在文化辅导上,他创设了“回忆复习法”,就是安排学生每天放学后将当天学习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忆一遍,并在“关心卡”上记载回忆复习情况为自己打分。全部回忆得出的评为满分5分,想不出的内容可以看书,但要扣分。每周六集中辅导时将一周的总分登上辅导站的《勤学榜》,促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初一学生马琦的父亲是哑巴,在企业上班,母亲是半瘫的家庭妇女。该生是“四帮一”对象,进入辅导站后,每天都认真地按照“关心卡” 的要求回忆复习和作业,家长和班主任,都说他有了明显进步,学习成绩从下游进入中游,其父母打消了让其辍学的念头。 多方配合,形成合力。熊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做到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效果。每当学生进辅导站时,他都与家长订立“君子协议”:家长必须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完成每天回忆复习內容,并记好“关心卡”。他经常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每月还家访一次,几个学生家里都去一趟要跑十几里路。新学期开学,他都向学校领导了解弱势学生情况和学生需求,然后确定或调整辅导对象。平时还经常向学校汇报辅导站学生情况,与有关班主任保持联系,交流情况,使教育更有针对性。班主任老师都这样说:熊老师配合我们做了不少工作,真得要好好谢谢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