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党建
坚持为时代明德 用明德引领风尚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9-03-26
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今年全国政协联组会时,殷切寄语文艺界、社科界工作者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笔者认为,这些重要寄语,不仅是对社科界、文艺界工作者,而且是对宣传思想工作者乃至整个学术界和社会学人、学者提出新的要求和期待。
所谓“明德”,语自《大学》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民”和“至善”是“明德”最基本的要求。古人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明德,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也是古往今来先贤志士安身立命的初心。古人仰望星空,观日月自明,乾坤运转,天地存心而圣德专精。在新时代,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首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习总书记号召社科界、文艺界、宣传思想工作者乃至整个学术界和社会学人,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为时代明德,成为回答时代现实课题、反映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精神图谱的先锋力量。
青年马克思的一段话也许能表达明德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遵循着先贤的榜样,当代中国社会学人、学者们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这一重要使命,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持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风尚,就是告诫我们要时刻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无论是社科界、文艺界,还是宣传思想界乃至全社会学人,不断进步,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和时代先锋、时代楷模,我们宜兴也出现诸如姜达敖、贾林康、吕顺芳、侯志文、徐芳等一大批中国好人、江苏好人和无锡好人。我们高兴地乐见,今天的百姓和观众越来越多地渴望获得艺术的精神启迪,敞开心扉拥抱优秀作品和时代先锋中的“明德”。
坚持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风尚,必须高度重视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所谓风尚,特别强调的就是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时代,应该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和鼓起极大的勇气,才能创一代品格,开一代新风,引一代时尚,领一代方向。引领风尚,又必须与明德相互依存。引领风尚,先要明德,这就要求广大学人牢记灵魂工程师的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观照人民的欢乐和忧思,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放歌。
总之,在任何时候,我们学人都不应该回避、掩盖自己的价值倾向。“善善恶恶”、是非褒贬应当是我们学人的一项基本属性。这种属性不能放弃,也不能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个社会朝正确方向前进,是今后所有学者、学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只有践行这一要求,我们才能履行学者、学人的天职,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坚持为时代明德,用明德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