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生平随想》读后感 赵克方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7-07-28
——纪念我的姑父志愿军战士马三民
  最近,我读了《生平随想》一书,感慨很深,本书是我的姑父马三民在2001年所写的回忆录。全书有五大章节,分别是苦难篇、青春篇、军旅篇、壮志篇、晚霞篇;内有61个小节,篇幅近18万字。本书生平真实、语句通俗易懂、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感人。
  作者马三民(1929-2002)是宜兴市周铁镇欧毛渎村人,于1951年春季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与500名宜兴籍志愿兵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编入二十军一七八团。他们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在朝鲜经受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吃过白雪炒面,遭受过敌机轰炸、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马三民作战英勇,不顾自己安危救护伤员,多次完成上级安排的艰巨任务。在1952年10月他调防回国,进入团直属防化排,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代防化兵,驻军浙江。1955年1月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随后进入北京军事学校学习,3年后毕业回到部队,直至1978年专业。在部队28年,他从战士、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升至团政治部主任,转业后被安排在丁山工业陶瓷厂任厂长,于1989年退休。
  马三民对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定的信心,他忠于党、跟党走,把一生献给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都干得相当出色。他成长在旧社会,自小丧父,曾目睹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恶霸欺压老百姓。在1949年,他带领父老乡亲热情迎接南下的解放军,热情款待人民子弟兵。19岁的他当上了毛渎村第一任村长,后又被上级任命为下邾乡民兵中队长,积极配合工作组参加土地改革,征收公粮,镇压反革命,为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忘我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毛渎村被评为模范村,他也成为了下邾乡解放后的第一批共青团员,后又被秘密发展为下邾乡第一批共产党员。
  马三民在部队时曾三次立功,多次受到嘉奖。在解放一江山岛时,他所在的部队表现最突出,充分发挥了防化兵喷火器的火力,一举拿下一九零高地。杭州十一中曾以此为名建立了一九零中队、一九零团支部,持续几十年,马三民作为连队代表,曾为十一中师生作过多场战斗报告;1959年他任团直属排排长,被评为标兵排,其带兵经验在南京军区进行交流发言,受到了杨成武司令的亲切接见;1964年,在战备工作中,突击完成艰巨任务,他的事迹曾在解放军报进行报道,受到军、师、团各级首长的表扬。
  姑父的刻苦学习精神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在旧社会时期,他只读过小学三年级,深深体会到缺乏文化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因此自参加工作以后,就一直如饥似渴地学文化、学理论,在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时,注意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他在1953年就开始学习毛泽东选集,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其他理论著作,他采用通读、精读、重点度、反复读和比较学习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为基础,他在部队长期做政工工作。
  在20世纪70年代,对浙江省公检法系统进行军管时,对公检法系统500多人作学习《共产党宣言》的学习辅导报告,曾轰动一时;80年代,在丁山陶瓷系统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班上,他用恩格斯《哥达纲领的批判》的观点作《关于按劳分配和按劳取酬》的辅导报告,得到陶瓷系统领导的赞扬,说“在宜兴丁蜀镇,陶瓷系统内悟透马列主义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位就是马三民”。
  姑父马三民的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一直工作到退休才回到杭州与妻子和儿女团聚。退休后,他主动要求到居委工作,担任了居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干起了“不拿报酬,干国家事”的工作,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区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他的付出得到了浙江省老龄委的充分肯定,其文章《我国退休制度浅议》被编入浙江大学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一书。
  我的姑父的一生虽有着“心酸的童年、苦难的少年、奋斗的青年、有作为的壮年”,更有着“马不停蹄的老年”,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
上一篇:高塍镇老干部热议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
下一篇:市法院老干部党支部召开“迎八一”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