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急行军
纷纷扬扬的雪花在深山老林中飘落,“呼噜呼噜”的寒风在旷野中呼啸着……这是电影《风雪大别山》里的一个特写镜头。
1966年腊月,当时的我是一名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七连战士,所在部队驻扎在安徽大别山深处。一天,就在一场大雪即将降临的那个星期六下午,连长把司号员小孙叫到跟前,叫他吹起了全连紧急集合的军号声。200多名指战员,不到5分钟就集合到营房边的锣鼓山山脚下的操场上。连长向全连官兵发出动员令,准备当天夜里12点整出发,从安徽省六安县锣鼓山驻地移防到金寨县,去接受新的施工任务。
动员令一发出,全连各班排的战士们分头散开,各自开展这寒夜急行军的一切准备工作。我所在的八班,班长徐英杰是入伍6年的老兵了。他的工作经验丰富,爱护战士像爱护亲兄弟一样。他自掏腰包,让副班长与我到附近老乡那里买回了20多个鸡蛋,煮熟后分发给大家,算是对全班战士的预先犒劳。晚餐后,副班长又从炊事班领回了每人6个馒头、两块咸萝卜干,说是在深夜急行军所用的加餐。这时,班长又提醒大家,将各自的军用水壶灌满水,以备行军路上解渴。
当夜,我迷迷糊糊地睡醒后,准备下床去解手,这时,紧急集合的军号声又响了起来。由于预先做了准备,我与全班同志紧张而有序地打起背包,背上半自动步枪,快速来到操场集合……部队即将出发,指导员又发话,要求每个战士在行军路上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掉队、不惊动老百姓。之后,全连排着两路纵队,向新的目的地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有时沿着盘山公路奔袭,有时翻山越岭爬坡,有时卷起裤腿过涧滩。当我们过了一条涧滩后,我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空中繁星闪闪。感谢老天爷的帮忙,风也停了,路边传来淙淙作响的流水声,我们翻了5座山,越过2个涧滩后,不知不觉中,行程已经50多华里。当来到一座名叫“香草湾”的山脚下时,连长从队伍前头开始传话:“全连就地休息,开始用夜餐。”
阵阵寒风吹打得战士们的脸上似刀刮一样疼,但大家仍热情高涨。这时,班长悄悄地对我说:“你赶快在现场采写好人好事,宣扬行军路上的好典型。”我回答:“行!”于是,我立即找来连里几个文娱骨干,分工采写行军路上的好人好事。这时候,离目的地还有20多华里,月亮仍挂在空中,我打着手电筒,与其他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根据刚刚采集的素材,编排一个快板节目。不到一刻工夫,我们几个跑步来到队伍第一排,站在路边,从挎包里掏出了各自制作好的竹板,“吉吉刮,吉吉刮,吉刮吉刮吉吉刮”,边打竹板边说快板词,我抢先说:
“打竹板,呱呱响,
行车路上真闹忙,
有了好事要表扬。
先夸老兵刘正尚,
关心新兵情意长。
帮着小徐扛钢枪,
鼓励小徐紧跟上!”
(合):“对对对,鼓励小徐紧跟上!”
“紧跟上,紧跟上,
再夸六班王小强,
昨日家里来了信,
爸妈问他忙不忙?
家长里短暖心房,
催他探亲谈对象。
小强笑着回了信,
告诉爸妈别思量。
现在军训正繁忙……”
(合):“对对对,现在军训正繁忙!”
“现在轮到我来讲,
讲讲一排刘孟洪,
连里有名的‘小雷锋’,
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好事做了一箩筐,
营里点名常嘉奖,
你看他,
行军路上当先锋,
满头满脸汗直淌。”
(合):“对对对,满头满脸汗直淌。”
“同志们,战友们,
你跑前,我跟上,
相互关心相互帮。
快步奔向目的地,
高唱战歌向前方!”
(合):“对对对,高唱战歌向前方!”
……
这临时组成的宣传鼓动喊话队,站在路边打着竹板,鼓舞着全连官兵快速前进。紧接着,全连3个排又开始了行军路上的拉歌比赛。一排齐唱《我是一个兵》,二排来一首《我们走在大路上》,三排再来一首《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全连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路向前,这时,山寨里传来公鸡的报晓声,天已经放亮了,我们到达了新营房。当大家打开各自的背包,安排搁置自己的床铺时,才发现行军前班长分发的熟鸡蛋忘了吃,便剥开蛋壳,一边吃一边齐声感谢班长对大家的关心,分享快乐和幸福。
红日东升,在新的驻地,新的营房,新的宿舍,大家又开始忙忙碌碌地打扫起环境卫生,新的军旅生活又开始了。(和桥镇 朱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