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出健康来》有感
·“书香溢晚霞”征文·
自2000年7月退休后,我便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走路是最好的运动”和中国养生协会秘书长洪熙光教授讲的“迈开腿”的号召,开始了“走”的锻炼,二十多年的实践与坚持使我尝到了甜头。近读《走出健康来》一书,使我从理论上得到了提高,行动上得到了指导,从而加深了对走出健康来的理解。
一、走路的好处:
1、走路可愉悦身心。经常走路锻炼是天然的镇静剂,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低落情绪,让人在行走之后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周身轻松,精力充沛。
2、走路可使身心轻安。身心疾病都来自于气血不通,气血不通的原因就是经络不通,经常坐着不动或很少进行户外运动的人,必然将经络坐硬了,全身都不舒服。经常走路锻炼,能打通经络,增强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经络疏通了,身心就自由了,轻安了。
4、走路可以减少疾患。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从而会增加食欲,增强五脏六腑的弹性功能,自然能够减少生病的概率。百炼不如一走,走路是人类最自然的运动。世卫组织给出的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对于有骨质疏松疾病的老人来说,走路运动有助于提高骨骼钙的沉积率。因此,中老年人除了要多晒太阳外,走路也是个经济方便的“保钙”运动。
5、走路可以健康减肥。目前,许多运动医学专家一致认为,长期坚持科学的行走锻炼,可以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沉积,使人的身材变得匀称和健美,走路是众多运动中健美效果最为显著的项目之一。
二、走路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选好鞋。并不是任何鞋子都适合走路健身的,如果长期穿着错误的鞋子走路,会有患足底筋膜炎、肌肉拉伤和膝盖伤病的危险。错误的鞋子有四种:(1)重量过重。走路的鞋子应越轻越好。(2)质地过硬。鞋底过硬,走路时如果鞋底无法弯曲则不适合用来走路。走路健身的鞋子应该柔软,在迈出脚步时轻而易举地改变形状,适应你的动作。(3)使用超过一年,鞋子行程超过800公里就要更换,否则缓冲和保护作用就会降低。(4)鞋码太大或太小,走路的鞋子应以穿着合脚舒服为好。
2、走路姿势要正确。有些人走路时喜欢低头行走,这是错误的。正确的走路姿势应是抬头挺胸,下巴与地面平行,目视前方,这样有助于走路时呼吸流畅,并确保你的背部、脖子、肩膀不出现病痛。
3、要选对时间。走路锻炼的时间可选在早上(最好太阳出来后),傍晚(4—5点钟之间)和晚上(晚饭后休息40—60分钟后)。具体时间应由各人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决定,但有一点必须强调,千万不能饭后马上走。
4、选对地点。走路锻炼的地点要选安全、安静、富氧离子含量高的地方,比如公园内、河边,最好不要选人多、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比如商场、超市或马路边。
5、自然摆动手臂。有人走路时双臂不动,或笔直挥动双臂,导致双手变得肿胀。正常情况下,走路时挥动双臂是为了平衡双腿的运动。如果有效摆臂,运动者不仅可以走得更轻松,而且会获得更大的动力。相反,如像钟摆一样笔直挥动手臂,会降低速度。
6、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走路既是我们锻炼身体、增进健康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就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敷衍,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不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完成。对走路步数也要坚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一开始先少走点,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加,走路要适量,走到身体发热,浑身舒畅就好了,不能追求每天走一万步、二万步。过量运动反而对关节、气血有损害。
20多年的走路锻炼,不仅使我身强体健,也给我带来了生活的乐趣。我决心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经常不断地走路,科学合理地锻炼,愉快开心地生活!(环科园 毛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