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园地
活动园地

“悟”出新思想 “典”亮新时代 ——观看《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电视片有感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1-03-12

由中宣部、央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2月18日至3月2日期间在央视晚间黄金时段已播完12集。我聚精会神一集不落地看完,情景交融,引人入胜,百感交集,受益匪浅,深感节目主题思想鲜明、解读释义内涵深邃、节目形式灵活多样有特色,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理论大众化的新样板。

突出主题,遴选典故聚焦话题。《平“语”近人》(第二季)每集节目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或古语作为切入点,凸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鲜明主题,内容涵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等方面,聚焦“初心、信仰、忠诚、担当、爱国、诚信、创新、绿色、共享、自信、奋斗、梦想”12个重要话题,通过讲述、解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展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胜寸心者胜苍穹”“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官避事平生耻”“愿得此身长报国”“一言为重百金轻”“自强不息日日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百花齐放春满园”“不畏浮云遮望眼”“敢教日月换新天”“直挂云帆济沧海”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壮阔、豁达与豪迈,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从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的理念。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润泽了东方,让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21世纪世界民族之林。

围绕话题,既讲经典也讲当下。讲经典,就是从中国古代经典名句入手,激活经典名句和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力量,讲出了传承性;讲当下,就是完整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场合和语境,讲出了现代感。之所以要讲经典,因为经典的背后是智慧和精神,是传统和文化,我们不可能在传统的荒野上构建现代的大厦,也不可能在文明的沙漠中蓄满前行的水池。中国人的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人解决自己的事情要靠中国人的思想和智慧。系列节目所选用的典故,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学习、长期工作的积累,也是他深邃思考和艰辛实践相结合的体悟,更是贯通古今绝佳的典范。比如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的“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得众则得国,失众得失国”,又比如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的“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等等。通过在经典中阐释新思想,在新思想中传承经典,既能实现经典和新思想的珠联璧合、交相辉映,也能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滋养。

节目形式多样,引导观众学思践悟。运用视听说、声光电等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多方位、立体式展现理论魅力;在话语转换上,既有口头语言又有书面语言,既有典故诗词(案例)又有用典原声,既有严谨理论又有自然交流;在舞台上,通过原声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五个环节,构建起学思践悟新思想的舆论场,把深刻体悟贯穿在新思想中的理论品格、精神风范的同时,以“典”亮新时代的方式,搭建起伟大思想启迪与真挚情感传递的平台,映射出新思想的智慧光芒,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所以必然”。整台节目从用典之义到用典之史最后到用典之行,将理论和诗句变成了一个个丰富灵动的画面和故事,让人们看在了眼里,记到了脑中。每集节目都用5到6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来串联起“思想解读”与“经典释义”两个核心环节。例如,在第三集《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典故“善莫大于作忠”为开篇,用习近平总书记母亲齐心给他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红其拉甫民警守卫边防的故事、毛泽东主席给习仲勋同志题词的故事、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以及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的故事,回答了“什么是忠诚、忠诚于什么”“为什么要忠诚”以及“新时代怎样做到忠诚”这三个层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物喻人,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本质,让人对“忠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市委宣传部 戴锡南)


上一篇: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下一篇:沁园春•思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