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充分发挥政法系统老同志在关爱青少年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12-12-20

抓队伍  搞调研  扬优势

充分发挥政法系统老同志在关爱青少年

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宜兴市政法系统关工委

 

  我们宜兴市政法系统关工委组建于19937月。成立10多年来,在市关工委的指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大力拓宽工作领域和工作对象,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做好事、办实事,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加强组织建设,壮大工作队伍

配好班子,建立组织,这是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抓不懈的组织保证。根据市委(199299号文件精神,在市委政法委的重视下,于1993年成立了由21位同志组成的政法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关工委名誉主任,政法委分管书记兼任主任,选聘原班子中退下来的素质高、身体好、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吸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老同志担任副主任或委员,同时聘请德高望重的10名老同志成立顾问组。

关工委班子建立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宽,活动的不断深入,组织网络不断延伸,工作队伍也在不断壮大:(11995年初,政法委所属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和民政等五个部门相继组建了部门关工委,每个部门79人组成,由部门分管领导兼任主任,选聘原班子退下来的1名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21996年初,为使关工工作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公安局关工委将组织网络延伸到全市41个派出所,以地区划片,组建了7个基层关工委,由地区中心镇派出所的教导员兼任主任,各派出所分管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为委员,聘请原公安分局班子退下来的1名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31996年上半年,遵照邓小平同志“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教导,在市委的重视下,市组建了以“五老”为主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现有成员13人。(42000年上半年,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我们为全市57所中心小学、71所中学和13所村完小,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配合中小学校抓好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5200210月,我们在政法系统离退休和退养的老同志中,广泛地开展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活动”,有136名素质高、身体条件好、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报名参加。

政法系统关工委组织,就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到下,逐步形成网络,遍及全市各地;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支以老同志为主体,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防控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队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政法系统已建有关工委组织13个、成员116人,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1个、成员13人,学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151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志愿者136人,总共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的人数达416人,其中离退休和退养的老同志205人,占总人数的49.2%,如除聘任128名在职同志兼任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外,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占总人数228人的71.2%

二、开展调研活动,探索育人路子

政法系统关工委成立后,我们每年都组织老同志选定在新形势下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1-2个课题,面向社会,深入基层,接触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据统计,近五年中先后深入到全市各地的综治办、公安派出所、中小学校、居(村)委等268个基层单位,就青少年现状、外来民工中青工的教育管理、校园周边“育人”环境,如何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以及对有不良行为和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了解情况,解剖典型,总结经验,听取意见,探索路子,收效很大。

1)深化认识。老同志通过调研,接触实际,从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环境以及青少年法制意识和自身素质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中,深受教育和启发,不断加深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深刻理解了邓小平同志关于“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内在含意,从而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提高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

2)建言献策。在调研中,对一些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苗头性问题,如发现少数地区学校周边存在的“大欺小”问题、交通安全问题、“三室一厅”和“网吧”问题等,及时向当地党政分管领导汇报,召开由综治办、派出所、中小学校、居(村)委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共商对策,落实措施,做好防控工作,为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同志出谋献策。对一些有关全局性的问题,我们都在每次专题调研活动结束后,汇集情况,综合分析,写出有情况、有经验、有问题、有建议的专题调研报告,五年中共写21份,及时向市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汇报,发挥了建言献策的参谋作用。如在宣传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过程中,我们就如何把《预法》宣传贯彻好、落到实处、有效地防控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汇集情况写成专题报告,向市委政法委领导汇报,得到了充分肯定,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全市综治办主任培训会议上,我们作了专题发言。会议结束时,市委政法委领导在部署工作时,要求把宣传贯彻落实《预法》,有效地防控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做好综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总结典型。在调研中,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注意发现典型经验,同基层的同志一起探讨、一起总结。近五年中先后总结了典型经验材料48份,其中有地区性的、有单位的、有中小学校的、有居(村)委的,还有不少老同志的,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如2002-2004年中,通过调研活动,先后两次围绕宣传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防控青少年违法犯罪主题,先后总结典型经验材料28份,召开全市性的有部门分管领导、各级关工委正副主任、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成员及部分老同志等50多人参加的工作研讨会,进行典型经验交流,效果很好,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政法系统老同志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编写和印发宣传教育材料,为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教本”。如“三五”普法期间,编写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八个法律法规的宣讲稿,汇集成册,铅印3万份,发至全市各基层单位和中小学校,作为向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教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实施以来,先后铅印《预法》对开三张一套2500份、宣传图画800套、单行本1000本,综合编写了学习《预法》宣讲稿3讲,打印380份,发至全市中小学校和有关基层单位,作宣讲材料。近几年中,通过调研活动,发现未成年人中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就有针对性地编写宣讲稿11讲,以及解剖由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而诱发的八个犯罪典型案例,编写了《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的小册子,铅印600本,发至全市各地作为宣讲材料。

2)立足学校“主阵地”,充分发挥两支独特队伍的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市镇两级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成员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逐步向社区、厂企和家庭延伸,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防控违法犯罪,促进健康成长。据统计,近五年中,仅市政法系统关工委组织和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成员中的28名老同志,先后深入到235所中小学校、84个居(村)委和13个厂企单位,为青少年上法制课475场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近20万人次。二是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兼任的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通过举办法制报告会、讲座,召开座谈会,开展法律知识咨询和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向中小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据了解,学校每学期为学生上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课2-3次,仅去年统计,全市中小学校共上法制课、交通安全课近300场次,受教育的学生13万多人次。

3)举办法制宣传教育图片展,开展生动、形象的宣传教育活动。1998年积极参加市关工委等10部门联合举办的《宜兴市青少年思想道德法制教育展》,我们组织政法关工委的老同志深入到政法各部门和20个乡(镇)开展调查活动,查阅近百件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广泛搜集见义勇为的事例和图照,经去粗取精,共筛选出20个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和10个青少年见义勇为的典型先进事例,提供作为图展内容。在市关工委将图展组织到全市各地巡回展出中,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报告团成员中的老同志积极参与,亲临图片展的现场,通过讲解、举办报告会的形式,向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38场次、受教育的2万多人次。去年,为了使道德法制宣传教育更加生动、形象、深入,我们针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突出的现象,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编写印发了《学法用法常对照、争做守法小公民》的道德法制教育宣讲材料,同时制作了《宜兴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运用我市近几年中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比例逐年上升的数据和解剖违法犯罪青少年中28个典型案例,制作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以鲜明的事实,血与泪的诉说震憾人心的真人真事的展板30块。图展分“正视现状、共同关注”、“沉重思考、引以为戒”、“自我预防、健康成长”三个部分,共制作五套,分发到全市五个教学区,从暑期开始组织巡回展出,到11月底展出结束,先后有14.5万人参观,其中在校学生12万人次。

4)突出重点,倾注关爱,开展“助学、助困、助教”活动。在加强对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特殊群体身上,着重抓好两头:一是对贫困生,在老同志中开展“捐资助学献爱心”活动。如公安局关工委连续三年发动老同志每个每年捐资50-100元资助贫困生,共有130多人次,捐资近万元,与宜城镇陶城小学挂钩,每学期资助贫困生4-5人。二是积极参与做学校“双差生”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对学校中的“双差生”和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不公开的办法,协同学校和居(村)委,进行结对帮教,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如周铁地区公安退休的老同志邱尧成原是派出所的领导,聘任为中学法制副校长,2001年退休后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又是镇关工委成员,多年来他坚持除每学期到学校上好法制课外,还协同学校与3名“双差生”结对帮教,通过个别谈心、户访等方法,做过细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对社会上被判“缓、管、免和保外就医、剥权”的失足青年,“五老”积极参与地区组织的公开帮教小组,按照严管重教的要求,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据统计,近五年中,政法系统关工委成员参与帮教工作的有870人次,共帮教失足青少年1534名,通过帮教年终考核好转率在95%以上。如市少年法庭对判处的上述五种对象,为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从创办“自新学校”开始,后建立“一对一帮教工程”,聘请80多位离退休教师对失足者进行结对帮教,我们政法关工委和法院关工委成员中的老同志积极参与,深入基层对帮教对象了解情况、考察成效、总结典型经验,先后两次召开“一对一帮教工程”经验交流会,收效很好,稳定率达100%,改好率在95%以上,其中已有5名失足少年经帮教考取大中专学校,数十人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业务骨干、生产能手。

在做好学校“双差生”和社会上被判处的五种对象教育转化工作的同时,坚持每年组织老同志到看守所、劳教所、戒毒所、少管所,对宜兴籍的少年劳教劳改人员进行延伸帮教,开展“三送”(送亲情、送乡情、送教育)活动,使其在严格、文明、科学的劳动改造中认罪服法,自觉改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市法院少年法庭考核统计,5年中被判实刑的330名少年犯,经延伸帮教,有160人获得减刑,70%受到劳改部门的表扬或奖励,其中40人被评为省劳改积极分子。他们回归社会后稳定率达95%左右,有12人成为生产骨干,还有被判缓刑、管制的4名失足少年考取了大中专学校。                           (20062月)


上一篇:如何组织好老干部的参观考察活动
下一篇:动员“五老”出山 发挥“五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