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干部党建
老干部党建

他,带动了一支爱心团队 ——记宜兴税务局退休干部侯志文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日期:2020-08-13

他,一个普通的税务干部,因为一个简单的想法,一个很平常的理由,带动了一支充满爱心的队伍,让大爱在陶都大地传递、在黄土高原蔓延……

他叫侯志文,1963年7月出生于宜兴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5年12月参加税收工作,历任税收专管员、稽查员、股长,现为宜兴市税务局退休干部。2013年度获得“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无锡好人”荣誉称号。

2002年8月,侯志文的两个吃穿不愁的双胞胎儿子即将升入初中读书。为了让两个孩子体会一下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拜托在西安工作的小姨子帮忙找一个有窑洞生活的地方,带孩子感受一下贫困生活。经联系,他们去到了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这是黄土高原上一个有名的全国贫困县,由于当地缺水、水质不好,很多人容易得一种关节肿大、俗称“大关节”的毛病,每家每户几乎都有残疾人。贫病交加,使得这些贫困家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尤为严重,很多女孩子初中就辍学在家。窑洞内空徒四壁,家庭一贫如洗,小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当地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不仅让两个孩子有所触动,也深深地刺痛了侯志文的心。临走时,他与一个叫邵梦玲的孤儿结下了捐资助学的缘分。

回到家,他将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了当时稽查局的同事,同事们也被深深地感染了,纷纷要求联系结对帮扶。在永寿县分管群团工作的常委王玉娥的帮助下,一批家庭贫困学生的简历从永寿县团县委和县妇联纷纷寄来。一下子,稽查局35名干部热血沸腾了,你一个我两个,大家踊跃参与结对帮扶,一股爱的暖流在单位系统里汩汩地流淌。

一分局知道了,局机关知道了,整个市局大院都知道了……捐资助学在地税大院蔚然成风,爱心团队不断得到扩展壮大。从此,几乎每年,都有带着孩子去探望结对学生的宜兴税务人,爱在每个地税人心中激荡、传递……

渐渐的,一些企业老板听说了、普通员工知道了、紫砂工艺技术人员感兴趣了……影响愈来愈大,咨询、联系、结对、走访的队伍每年都在增加。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侯志文脑子里闪过:“一对一”捐助只能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学习,许多孩子每天要过深沟险壑,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建立希望小学不就可以更多地帮助当地的贫困学生吗?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在他的牵头和努力下,交通银行宜兴支行、江苏环宇集团和一些台资企业老板等纷纷慷慨解囊,在永寿县常宁镇、永泰镇分别建造了常宁镇北屋小学、常宁镇高侯小学和永泰镇立志堡小学三所希望小学。

地区媒体震撼了,宜兴日报、永寿报、咸阳日报、陕西日报、中国妇女报纷纷致电侯志文邀请他作专题采访报道,他却委婉拒绝了,他一再申明不要报道自己的名字,这是一支团队的爱心,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员,只是履行了自己认为应该履行的义务,他不希望因为宣传报道而承受太大的压力,影响自己义务奉献的初衷。而当永寿县妇联要授予他“爱心大使”的称号时,他更是一口谢绝了。据不完全统计,在他影响下,有120多人加入了爱心团队,结对助学近200人次,近10年捐款捐物和组建学校金额达200多万元。

目前,这些学生中已有部分孩子考上了大学,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这支爱心团队的无限真情温暖了山里的孩子,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高贵品格深受当地各级干部和我群众的由衷敬佩和高度赞扬。

情既深,意更远。这种爱心大行动的意义远远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援助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的鼓励和鞭策,激发出受助者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在这支爱心团队的无私援助下,受助的学子们学会了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这个社会,它也必将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滋养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努力钻研,茁壮成长,满怀激情地自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福桑梓、回报社会。

大爱无疆,在捐资助学的道路上,爱心团队还将走得更远,他们决心帮助更多贫困的学生求学上进。侯志文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义行善举离不开众人的帮衬。助学路上,他将结交更多的爱心人士,把爱的火焰燃烧到更多夜寒路远的贫苦学子身旁,给他们温暖,指引他们前行。(国家税务总局宜兴市税务局)


上一篇:退而不休,乐于育人 ——记宜兴市退休教师王梅仙
下一篇:结对助学 乐在其中